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四十四)《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鉴赏》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是唐代诗人苏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属于应制诗。此诗创作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 年)十二月立春日,当时唐中宗李显迎春作诗,群臣奉和,苏颋便写下了这首诗。
## 一、精巧开篇,点明题旨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首联巧妙地点出“春日幸望春宫”这一主题。“望春”一词一语双关,既指观赏春色,又切合望春宫之名。“望望”“春春”不连而叠,使音节响亮和谐。诗人向东眺望,看到春天的景色可爱迷人,又恰逢晴朗的日子,柳丝如烟,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媚的氛围。这不仅描绘出春日的美景,也暗示了皇帝出游的好时机,春色撩动圣心,引发了皇帝的游兴,开篇便显出诗人的才思和技巧。
## 二、实虚结合,祝颂巧妙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颔联实写望春宫所见之景。从宫中向下望去,可以尽览终南山的全貌,“南山”在这里兼含“如南山之寿”的祝愿之意,表达了对皇帝长寿的美好期许。而站在城上,仿佛与高悬的北斗星平齐。“北斗”星宿,常被视为帝王的象征,这里既描绘了景色的雄伟壮观,又巧妙地将皇帝与北斗联系起来,暗颂皇帝的尊贵地位。此联表面上是在描写即日实景,但造意铸词中,有实有虚,巧用典故,祝颂之意显而不露。
## 三、细腻描绘,尽显雍容
“细草偏承回辇处,轻花微落奉觞前。”颈联笔触细腻,描绘了御驾经过之处,柔细的小草仿佛特意承接皇帝的车辇,吐露着清新宜人的芬芳;轻巧的落花微微飘落,正落在群臣向皇帝奉觞祝寿的面前。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皇帝游幸时的雍容华贵场景,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皇帝的尊贵和群臣的恭敬,进一步渲染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 四、收束自然,颂美无痕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尾联点明皇帝面对如此美景,心境无比欢愉。鸟儿的鸣叫声仿佛融入了管弦乐音之中,增添了欢快的节奏。此联以景结情,将皇帝的游乐之欢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使整首诗的氛围更加轻松愉悦。诗人颂扬君功不着形迹,全由意带双关而来,不着痕迹地表达了对皇帝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 五、艺术特色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首诗具有诸多亮点。全诗情调自然欢畅,语言典丽明快,行文从容不迫,音律优美和谐。诗人在创作时紧扣主题,构思精巧,将写景、叙事与颂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虽然是一首歌功颂德之作,但没有流于直白和生硬,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寓意,使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然而,作为应制诗,其思想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以歌颂君主、粉饰太平为主。
总的来说,苏颋的《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是一首形式精巧、风格雍容的作品,展现了诗人高超的创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