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丨唐诗鉴赏(四十八)《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鉴赏》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约为他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前后所作。在创作此诗前,张九龄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开元十一年,他受宰相张说器重,擢任中书舍人;开元十四年,张说被劾罢相,他也被贬,后上疏请求改授江南一州照顾母亲,获唐玄宗恩准。这段曲折经历使他对朝廷深为感戴,踌躇满志之情也微妙地融入了这首诗中。
## 一、壮美之景的生动描绘
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首联“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万丈”极言瀑布之高,“迢迢”则凸显其远,生动地描绘出瀑布从高山上倾泻而下,仿佛来自半天之上的磅礴气势。“红泉”“紫氛”的描写,展现出瀑布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的色彩,与李白“紫烟”“银河落九天”的描写相媲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颔联“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描绘了瀑布的风姿。山上杂树丛生,云遮雾绕,诗人虽无法看清瀑布全貌,但以神来之笔形容瀑布奔腾流过杂树,潇洒地脱出云气,尽显豪放有力、泰然自如之态。
颈联“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描绘了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光照耀下,瀑布宛如彩虹当空,与前文的“红泉”相呼应;天气晴朗时,瀑布的声音又似风雨之声,有声有色,虽为想象之景,但更增添了瀑布的神秘与壮美。
尾联“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赞叹了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就秀丽,而瀑布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与天空、水汽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恢宏阔大、空灵氤氲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 二、情景交融的独特表达
这首诗不仅是对庐山瀑布的单纯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诗中的瀑布来自高远,穿过杂树,摆脱重云,最终在阳光照耀下展现出绚丽的色彩,这与诗人的人生经历有着相似之处。诗人本是朝廷高官,被贬外放后又沐浴皇恩,如同瀑布历经艰难后获得光彩。诗中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借景抒情,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诗人在赏风景的同时自怜,通过写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将自己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融入到对瀑布的赞美之中。
## 三、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对瀑布进行描写。取大略细,既着眼于瀑布的整体气势,如“万丈红泉落”,又注重细节的刻画,如“迢迢半紫氛”;写貌求神,不仅描绘了瀑布的外在形貌,更传达出其内在的神韵。同时,诗人运用渲染烘托的手法,以山相衬,与天相映,使瀑布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此外,诗歌节奏舒展,情调悠扬。全诗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是一首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的佳作。诗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将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巧妙地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政治抱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