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五十五)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20
240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五十五)《秋登万山寄张五》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全诗情景交融,情思真挚,景色优美,是孟诗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鉴赏:

### 整体概述
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五的思念之情。诗人因思念友人而登高远望,望而不见,在薄暮时分愁绪渐生,但清秋的景色又引发了他的兴致。最后,诗人相邀友人在重阳节携酒登高共醉。
### 诗句解析
-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化用晋代陶弘景的诗句,点明“自怡悦”,为后文登高望远埋下伏笔。“北山”指张五隐居之地,“隐者”指张五,描绘出张五在北山白云间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进入正题,“相望”直接表明诗人对张五的思念。因思念而登高远望,却不见友人,只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仿佛也随鸿雁消逝在天际,情景交融,将思念之情表现得深沉而悠远。
-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傍晚时分,愁绪涌上心头,但清秋的山色又让诗人兴致勃勃。这种愁与兴的交织,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也反映出大自然对诗人情绪的影响。
-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这四句是全诗的精华。诗人从山上四下眺望,描绘了薄暮时分的乡村景象。村人劳作归来,在沙滩和渡头休憩,行动从容悠闲。远处天边的树细如荠菜,江畔的沙洲在黄昏中如同一弯明月。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不刻意刻画人物动作和景物色彩,却生动地展现了农村的静谧和自然的优美,创造出高远清幽的境界,体现了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的特点。
-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前文,既点明了“秋”的季节,又再次表明对张五的思念。诗人期待着与友人在重阳节一同登高饮酒,尽显友情的真挚。

###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全诗情随景生,景又烘托情。诗人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融入到秋景的描写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 **语言质朴**:用平淡自然的语言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不事雕琢,却韵味悠长。如“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画面。
- **意境清幽**:营造出高远清幽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恬淡,体现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典型风格。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五十四)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五十六)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