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零三)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30
1585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零三)《王维〈新晴野望〉鉴赏》


《新晴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亦是一首充满自然之美与生活气息的田园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 一、创作背景与情感基调
王维在四十岁以后,人生态度发生明显转变,过上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创作了大量田园山水诗。《新晴野望》便是其中之一,寄托了他超然尘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表达了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全诗格调明朗健康,意境清新开阔,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

## 二、诗歌内容分析
### (一)首联:总领新晴之感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开篇即点明时间是雨后初晴,诗人极目远眺,视野所及,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空气中没有丝毫雾气尘埃,清新明净。“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精准地抓住了雨后新晴的环境特征,真切地表现出诗人在新晴之时眺望原野的独特感受,同时也将读者引入这一特定情境之中。

### (二)颔联与颈联:描绘秀丽景色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四句是诗人纵目远眺所见的周围秀丽景色。远处,能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田野之外,银白色的河水因雨后水涨,在晴日的映照下泛起粼粼波光,显得格外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具层次感。

这一组风景描写,紧扣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诗人目光的移动,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宛如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秀丽的田园风光图,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三)尾联:增添生活气息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在前面描绘的静态画面基础上,王维添上了动态的人物。此时正值农忙时节,田野里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全家出动,都在田亩间忙碌地劳作。虽然这是虚写,但却为原野增添了无限生机,让读者能够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劳动场景,感受到浓郁的农忙氛围。这一笔使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将新晴景象与农民劳作完美融合,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

## 三、艺术特色
### (一)善于抓住景物特征
王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精准地捕捉到特定时间、空间和季节、气候中的景物特征。在这首诗中,他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就展现出雨后新晴的清新开阔;通过对郭门、渡头、村树、溪口、白水、碧峰等景物的描写,生动地呈现出初夏乡村雨后的独特风光。

### (二)动静结合
诗的前六句主要描绘静态的自然景物,如原野、城门、绿树、河水、山峰等,构成了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卷;而最后两句则引入动态的人物活动,农民们在田间劳作,使整个画面动静相宜,富有生命力。

### (三)层次分明
诗人在写景时,按照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顺序,层次清晰地展现了原野的景色。从远处的郭门、渡头,到近处的村树、溪口,再到田野外面的白水和远处的碧峰,最后聚焦到田间劳作的农民,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视野的变化和景物的层次感。

### (四)语言精炼优美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用词精准。如“明”字,生动地表现出雨后河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的明亮景象;“出”字,将碧峰从山脊背后突兀而出的动态形象地展现出来。这些精炼的语言,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新晴野望》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初夏乡村雨后新晴景色和农民劳作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王维高超的写景艺术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零二)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零四)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