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一十三) 王维《终南别业》鉴赏
《终南别业》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 一、创作背景与作者心境
此诗大约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之后。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但因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洞察仕途的艰险,故而渴望超脱尘世的烦扰。大约四十岁后,他便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在这首诗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 二、诗句解析
### 首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开篇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中岁颇好道”,一个“颇”字强调了他中年以后对佛教的虔诚信奉,表明其已厌恶世俗。“晚家南山陲”,“晚”字意蕴丰富,既可能指“晚近”,描绘现实的隐居生活;也可能指“晚年”,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王维在此被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所陶醉。
### 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此联写诗人的兴致和赏景之乐。“每”表明“兴来独往”是常态,并非偶然为之。“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王维隐居时不乏友人与其往来唱和,但此处凸显他兴致一来便迫不及待独自前往的洒脱。“胜事空自知”,一个“空”字或许略带无奈与孤独,但诗人实则陶醉于山林情趣之中。从字面看似有落寞之意,然而这种独赏美景的情致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 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是全诗的精警之笔,极富禅机。在意脉上紧承上联,具体阐述“胜事自知”。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走到流水尽头,看似无路可走,却索性就地坐下,欣赏白云涌起。从叙事角度,十个字干净利落地叙写出诗人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过程,尽显其无住无著、自由洒脱之态;从抒情角度,行到水穷仍能不急不躁、悠然自得,体现出闲适悠远的心境;从写景角度,轻笔淡墨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图,情与事皆融于景中。同时,此联深蕴禅机,白云的无心无意、舒卷自如象征着“不住心”“无常心”等禅意。
### 尾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进一步写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与之“谈笑”且“无还期”,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这两句纯属自然,又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使诗人的形象更加亲切可感。
## 三、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
诗中虽有写景,但并非单纯描绘山川景物,而是将诗人的心境融入其中。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既写出了自然景观,又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境,景与情完美融合,浑然天成。
### 富含禅理
王维精通禅理,常以禅法入诗。此诗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蕴含着深刻的禅机,传达出一种不执着于外物、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 语言质朴
全诗语言平白如话,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但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等句,简洁明快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给人以自然清新之感。
## 四、情感表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闲适情趣的追求。他在终南山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山林、老人为伴,忘却尘世的烦恼。同时,也展现了他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豁达胸怀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王维的《终南别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之作,让后人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