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一十四)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01
794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一十四)王维《归嵩山作》鉴赏


《归嵩山作》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

## 一、创作背景与整体风格
开元中,唐玄宗常住东都洛阳,王维从济州贬所返回后,在洛阳附近的嵩山有隐居之所,这首诗便是他从长安回嵩山时所作。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移情于物,寄情于景,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 二、逐联分析
### 首联:“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从容不迫。“清川带长薄”,“带”字赋予清川以灵动之感,描绘出一幅清新而悠然的画面。“闲闲”一词既刻画出车马徐徐前行的从容,又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 颔联:“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此联紧承首联,进一步描摹途中景色,同时托物寄情。诗人将流水和暮禽拟人化,河中水流潺潺,仿佛也似人一般有情意,跟随在诗人左右;林中暮鸟归栖,也好像在和诗人一起结伴而还。这里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体现了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 颈联:“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这一联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 尾联:“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迢递”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 三、情感变化与艺术特色
整首诗写得层次分明。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首联、颔联的安详从容,到颈联的凄清悲苦,再到尾联的恬静澹泊。诗人写景写情并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沿途的景色之中,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蕴。同时,诗中运用了移情于物、寓情于景等手法,使诗歌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感情更加真挚动人。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一十三)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一十五)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