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一十七)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01
833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一十七)《王维〈汉江临泛〉鉴赏》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于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任殿中侍御史时,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匠心。

## 一、宏阔的意境营造
王维在诗中为我们展现了极为开阔的意境。首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从大处着眼,点明汉江襄阳段所在地域,描绘了长江中游总的地理形势。“楚塞”泛指长江中游的关隘,此地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腹地;“三湘”泛指今湖南之地;“荆门”是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众多支流。诗人纵目远望,将视野从眼前的汉江拓展到广袤的地域,让读者仿佛看到莽莽古楚之地与“三湘”之水相连,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的浩渺水势。这种宏大的视野,为全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使整首诗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气势。

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进一步渲染了意境的开阔。汉江滔滔远去,仿佛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展现出江水的流长邈远;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上句雄浑,下句淡远,两者混沌一气,营造出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这两句诗不着痕迹地将诗人对大自然的惊叹与赞美融入其中,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 二、精妙的描写手法
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几乎全采用白描手法。颈联“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从“临泛”的视角出发,生动地描绘了泛舟江心时的独特感受。襄阳城仿佛漂浮在前方的水面上,这是从舟中的视角所看到的景象;而远空似被波浪撼动,则是诗人人随扁舟出没于江涛中所产生的错觉。“浮”“动”二字用得极为精妙,将原本静止的郡邑和远空赋予了动态感,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画家写生之笔或许能描绘出“郡邑”“前浦”“波澜”“远空”等景物,但加上这两个字后所传达出的意境,却是画笔难以企及的。正如苏轼所说“诗中有画”,王维的诗中更有画所不能到之境界。

## 三、真挚的情感表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尾联“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宕开一笔,不再拘泥于对汉江景色的直接描写,但仍是汉江临泛的余波。“山翁”一般指西晋征南将军山简,他镇守襄阳时,常到当地豪族习家的园池去游玩,喝酒喝到酩酊大醉。这里,诗人或是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或是以山简自喻。在这风和日丽的好天气里,诗人想要在襄阳稍作停留,与东道主畅饮一番,表达了他对襄阳风物的喜爱以及对这种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隐含了歌颂地方行政长官功绩之意。

## 四、独特的艺术价值
从艺术价值上看,《汉江临泛》犹如一幅巨幅水墨山水。全诗布局精妙,首联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其语言简洁明快,却能准确地捕捉到自然景物的神韵,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汉江景色的壮美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

王维的《汉江临泛》以其开阔的意境、精妙的描写手法、真挚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了山水诗中的经典之作,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盛唐时期汉江的壮丽风光,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一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一十八)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