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二十)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01
835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二十)《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鉴赏》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被选入《全唐诗》第127卷第17首。此诗展现了王维与留居中国三十七年的日本友人晁衡之间的深厚情谊,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诸多情感,艺术价值颇高。

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公元717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后改名为晁衡,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任秘书监等职。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王维等人为其作诗赠别,王维的这首诗情真意切,格外感人。

诗开篇“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诗人一声深沉的慨叹扑面而来。茫茫沧海无边无际,难以到达尽头,又怎能知晓沧海以东日本的景象呢?此句营造出一种浩渺、神秘的氛围,既写出了日本路途的遥远难测,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此去前途未卜的担忧。这种突如其来的感慨,喷薄而出,瞬间抓住读者的心,令人心神为之一震。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一问一答间,寄寓着诗人的深情。“九州”代表中国,友人要从中国回到日本,相隔万里。“万里若乘空”看似轻松,实则暗示了路途的漫长与艰险,如同在虚空中飞行,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两句诗在空间上进行了拓展,强调了距离的遥远,为下文对友人归途的想象做了铺垫。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描绘了晁衡回国途中的情景。他只能凭借太阳的方位来辨认故乡的方向,归帆只能依靠信风前行。简单的描述,勾勒出一幅孤独而渺茫的海上航行图,让读者仿佛看到晁衡在茫茫大海上,孤独地驶向远方。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友人归途艰辛的想象和关切。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海上奇异的景象。传说中海中能负山的大鳖身躯庞大,将天空都映黑了;大鱼的眼睛在波涛中闪烁着红光。这两句诗以夸张和奇特的手法,渲染出大海的神秘、凶险,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归舟安全的忧虑。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诗人的思绪随着友人的归帆,来到了日本。“扶桑”是日本的代称,友人回到日本后,将置身于故乡的树木之外,独自生活在孤岛上。此句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暗示了友人回国后的孤独,也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牵挂。

诗的最后“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点明了离别之情。友人这一去远隔异域,以后音信难以相通。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一路顺风,又流露出诗人对离别后难以再联系的无奈和不舍,将诗人依依不舍的深挚情谊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以情景交融的手法,诗人的情感随着对友人归途的想象而层层递进。从对大海的慨叹,到对归途艰险的担忧,再到对友人回国后孤独的想象,最后到对离别后音信难通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同时,诗中运用了夸张、想象等手法,描绘出一幅奇幻而壮阔的海上图景,使全诗神采焕发。王维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将自己与晁衡的深厚情谊融入到诗句中,让这首诗成为了赠别诗中的佳作,也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见证。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一十九)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