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一百零八)《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鉴赏》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他与好友裴迪同隐南山时的彼此酬赠之作。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的志趣,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 一、诗情画意的自然之景
首联“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山中秋景图。时处寒秋,山间泉水潺潺流淌,随着天色渐晚,山色愈发苍翠。“转”和“日”二字运用精妙,“转苍翠”描绘出山色的渐变,将静止的山赋予了动态感;“日潺湲”则让人感受到水流的恒定,虽流动却给人始终如一的印象。寥寥十字,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为全诗奠定了宁静悠远的基调。
颈联“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描绘了原野暮色之景。夕阳西下,即将落入水中,村庄里一缕炊烟袅袅升起,这是典型的田野黄昏景象。“渡头”与“墟里”,“落日”与“孤烟”,一为水、一为陆,一属自然、一属人事,景物选取独具匠心。“墟里上孤烟”化用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但陶句更具拟人化,描绘出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而王维笔下的“孤烟”则是黄昏中升起的第一缕炊烟,更显简洁、质朴。诗人精准地捕捉到这两个瞬间,将短暂化作永恒,给人以美的享受。
## 二、闲适自在的人物形象
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转而刻画诗人自身形象。日近黄昏,年迈的诗人拄着拐杖站在柴门之外,静静地聆听暮蝉的鸣叫,任凭晚风吹拂。在常人听来单调聒噪的蝉声,诗人却听得饶有兴致,生动地展现出诗人闲适、安详的意态,体现了他悠然自得、内心宁静的心境。
尾联“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诗人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自比。当又遇到如接舆般醉酒狂放的裴迪在自己面前放声高歌时,画面充满了生活情趣。这不仅表现出裴迪的疏狂不羁,更反映出诗人与裴迪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以及他们对这种隐居生活的热爱。
## 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整首诗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诗中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与诗人和裴迪两位隐士的形象相互映衬,形成了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闲居的快乐和对隐居生活的满足;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此外,这首诗在格律上也有独特之处。诗起句工对,但颔联反而不对,有观点认为首联与颔联可能存在颠倒错乱,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意义上更为自然。不过,这种“不入格”或许也是诗人有意为之,以打破常规,更自由地表达情感。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佳作。它以清新脱俗的语言、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辋川山水的美丽和隐居生活的惬意,让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友情的珍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