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三十九)贺知章《回乡偶书》鉴赏
《回乡偶书》为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共有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致仕还乡时的作品。诗中既有久客伤老的感慨,又有久别回乡的亲切感,充满生活情趣。
## 其一赏析
### 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整体感悟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 诗句剖析
-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三十七岁中进士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此句以简洁的语言,通过“少小”与“老大”的鲜明对比,概括出自己数十年久客他乡的经历,蕴含着对时光匆匆、人生易逝的感慨。
- **“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无改”体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即便多年远离,乡音依然未变。而“鬓毛衰”则描绘出岁月在诗人身上留下的痕迹,两鬓头发稀疏斑白,与不变的乡音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恋。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儿童的视角来写,充满生活情趣。孩子们不认识诗人,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笑着询问他的来历。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出家乡的变化,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乡时间之久。在儿童天真无邪的询问中,诗人心中或许会涌起一种陌生感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 艺术特色
- **自然逼真的情感表达**:整首诗感情自然、真挚,没有刻意渲染情感,却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如诗人虽“衣锦荣归”,但未描写那些世俗所羡的场面,只刻画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与他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的性格相符。
- **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语言朴实,毫不雕琢,却能以平淡之语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细细品味,诗中别有一番天地,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 其二赏析
### 原文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整体感悟
此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诗句剖析
-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诗人直言离乡时间之长,回家后发现家乡的人事变迁巨大,与年少离乡时的情形截然不同。这让诗人对岁月的消逝产生无限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半生不能回乡的无奈。
-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承接上句对人事变迁的描述,笔锋一转,将目光聚焦在门前的镜湖。虽然人事已非,但镜湖水在春风吹拂下依然泛起和从前一样的涟漪。这一景象勾起了诗人对年少时光的回忆,再次体现出诗人不能经常回乡的无奈,也暗喻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的运用**:将人事的变迁与镜湖水的不变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时光的无情和世事的沧桑,强化了诗人的感慨。
-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镜湖的水波,以景衬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人生变化的无奈之情,使诗歌富有感染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