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三十八)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16
9104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三十八)《贺知章<咏柳>鉴赏》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二月新柳在春风吹拂下的婀娜姿态,洋溢着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欣喜之情。

## 一、创作背景与情感基调
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贺知章奉诏告老还乡。在返乡途中,正值二月早春,柳芽初发,微风拂面,春意盎然。此时的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心情格外舒畅,于是即景写下了这首《咏柳》。诗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诗人人逢早春的喜悦,以及对大自然生机的赞美。

## 二、精妙的结构安排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采用了由总到分的写作手法。开篇先对柳树进行总体描绘,给读者留下一个整体的印象;接着细致描写柳条;最后聚焦柳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这种结构使诗歌内容丰富而有序,让读者能逐步深入地领略柳树的美。

## 三、生动的意象塑造
### (一)以碧玉喻柳树
“碧玉妆成一树高”,诗人将柳树比作一位经过精心梳妆打扮的美人。“碧玉”一词运用巧妙,具有两层含义:其一,“碧”与下句的“绿”相互呼应,生动地描绘出柳树嫩绿的颜色;其二,“碧玉”在人们的印象中代表着年轻、美丽,让人联想到一位青春洋溢、楚楚动人的少女。此句将柳树与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赋予柳树以人的生命力和美感。
### (二)以绿丝绦状柳条
“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把垂挂的柳枝比作少女盛装下垂的千万条精美的丝带。中国是丝绸大国,丝绸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条,不仅突出了柳条的轻柔、细长,更展现出柳树的婀娜多姿和盛装之美。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句的“垂”字则暗示出纤腰在风中的款摆,使柳树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 (三)以春风似剪刀绘生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联想到柳叶,以疑问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再巧妙地给出答案: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裁剪出了这些嫩绿的叶子。这两句诗将比喻和设问相结合,运用拟人手法,把春风孕育万物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春风本是无形的,但诗人将其比作剪刀,使其变得具体可感,不仅赞美了春风的神奇创造力,也为读者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 四、独特的艺术手法
### (一)比喻新奇贴切
整首诗多处运用比喻的手法,如将柳树比作美人,将柳条比作绿丝绦,将春风比作剪刀,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尤其是把春风比作剪刀,别出心裁,将无形的春风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春风的力量和春天的美好。
### (二)用典自然无痕
诗中“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碧玉歌》中的“碧玉破瓜时”以及南朝萧绎《采莲赋》中的“碧玉小家女”都很有名,后来形成了“小家碧玉”这个成语。贺知章巧妙地运用这些典故,使诗歌在语言上更加丰富、含蓄,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 五、语言特色
在语言运用方面,这首诗既晓畅易懂,又华美精致。诗句简洁明快,没有生僻的字词和复杂的句式,即使是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其含义。同时,诗人通过巧妙的用词和生动的描写,使诗歌充满了美感和韵味,展现出高超的语言艺术。

贺知章的《咏柳》以其独特的结构、生动的意象、巧妙的艺术手法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咏物诗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美丽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创造力的赞美,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三十七)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三十九)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