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三十七)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16
9321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三十七)《陈子昂〈春夜别友人〉鉴赏》


《春夜别友人二首》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当时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为他饯行,他有感而发创作了这组诗。

## 其一:离情缱绻,情景交融
第一首诗生动描绘了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时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 **首联:别筵即景,心绪撩动**:“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别筵将尽,分手在即,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吐”字用得精妙,使人仿佛看到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视着银烛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则表明面对华筵,除了频举金樽劝酒,再无更多宽慰的话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深沉。
- **颔联:堂中思绪,别路情长**:“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山川”表示道路遥远。这两句将离堂把臂时对往日宴会之乐的怀念,与别路迢遥的惆怅进行对比,生动地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不已。
- **颈联:户外之景,时光催别**:“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把场景从室内转到户外。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天色中。“隐”和“没”二字,表明时光无情地催人离别,尽管彻夜欢饮,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各奔东西的时刻终于来临,景中含情,韵味悠长。
- **尾联:直抒胸臆,愁绪无限**:“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尾联直接抒发情感,语言质朴,沉郁厚重。面对漫长的洛阳道,诗人不禁发出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会的感慨,带着无限的哀愁。

## 其二:坦露心胸,壮志宏愿
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了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
- **首联:点明时令,渲染氛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紫色的边塞隔断了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刚刚升起,营造出一种开阔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 **颔联:面对美酒,离忧难消**:“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余”,在这美好的夜晚,面对美酒,诗人却因即将离别而惆怅不已,离忧之情溢于言表。
- **颈联:清冷之景,烘托心境**:“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清冷的花露沾满了地面,屋檐下的水滴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离别的忧伤。
- **尾联:表明心志,豪情满怀**:“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诗人表示不知该拿什么赠给友人,只愿向朝廷上书,展现了他积极进取、渴望为国效力的远大抱负。

## 艺术特色
- **情景合一,自然流露**:这两首诗通篇情景合一,从优美的意象描写中自然地流露感情。如第一首诗中,明月、长河等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更蕴含着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
- **语言畅达,平淡自然**: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作者追求的是整首诗的深厚和雅,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胜于一般的离别之作。
- **意态从容,情思幽深**: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作者并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既表达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又展现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是唐代送别诗中的佳作。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三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三十八)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