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九十八)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28
3392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九十八)《王维〈陇西行〉鉴赏》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而《陇西行》则是他边塞诗的代表作品之一,当作于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前后,当时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出参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从题材上看,属于边塞诗。

诗一开头描绘了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的情景。“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这两句以夸张的语言,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一闪而过,渲染出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同时,这是两个倒装句。若按一般写法“一走马十里,一扬鞭五里”,一个五言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诗歌语言正常节奏,读起来拗口。而“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不仅上口,还将“十里”“五里”提前强调,突出了马的速度之快,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军使在茫茫大地上策马狂奔的场景。

中间“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都护”是官职名,这里体现了军情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匈奴的军队已经围困了西域重镇酒泉,战争一触即发。“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凸显了军使的使命必达和军情的紧急程度。

最后“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如今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边关环境的恶劣和战争形势的复杂。

尽管诗中描绘的形势危急、气氛紧张,但表现出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激烈,而是截取军使送书这一片断,通过描绘出一幅迷茫、壮阔的关山飞雪远戍图,侧面渲染边关的紧急状况与紧张气氛,展现出诗篇“意余象外”的深邃与凝重。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不落俗套,让读者在有限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无限的张力和想象空间。

王维的《陇西行》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边塞战争的紧张局势和边关将士的英勇无畏,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九十七)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九十九)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