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九十四)《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鉴赏》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贬为江宁县丞时创作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一首“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尤为脍炙人口,是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
## 一、创作背景与情境
这首诗创作于王昌龄仕途不顺、被贬谪之际。当时,他的朋友辛渐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陪其从江宁到润州后在此分别。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心中既有离别的伤感,更有被贬的孤愤与自我坚守的决心,这些复杂情感都融入到了诗中。
## 二、意象营造与情感烘托
诗的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描绘了一幅极具感染力的画面。“寒雨连江”,秋冬时节的冷雨与江面连成一片,雨势浩大,不仅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更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夜入吴”,一个“入”字赋予了寒雨动态感,仿佛这寒雨带着离别的愁绪悄然而至。诗人在这样的雨夜中,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
到了“平明送客”,天亮时分送别友人,眼前只剩下楚山的孤影。“楚山孤”,既点出友人的去向,又以孤山自比,衬托出诗人的孤寂凄凉之感。友人即将回到老家与亲人相聚,而自己却只能远望楚山方向,遥寄思念。这里的雨、江、山等意象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凄冷、孤寂的氛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不舍之情。
## 三、主旨表达与艺术手法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当时诗人遭人议论、几经贬谪,亲友们可能会对他的处境和心境有所担忧。所以,诗人托辛渐转告亲友,自己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冰心”与“玉壶”的比喻巧妙而贴切。早在六朝时期,就有诗人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王昌龄在此沿用并深化了这一意象。“冰心在玉壶”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纯洁之心,更表达了他坚守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这两句诗是诗人对污蔑之词的有力回击,也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从艺术手法上看,此诗即景生情,移情入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景抒情,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同时,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冰心”“玉壶”自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语言简洁而和谐优美,结构缜密,韵味无穷。
## 四、整体评价
《芙蓉楼送辛渐》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没有着重抒发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而是淡写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诗人在送别友人的情境中,巧妙地传达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既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坚强性格,又体现了他对亲友的深情牵挂。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作。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