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三十三)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16
8270

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三十三)陈子昂《燕昭王》鉴赏

《燕昭王》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感情深沉,词句质朴,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 一、创作背景
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次进献奇计,却不被采纳,直言相劝反遭贬斥。在此背景下,他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创作了这首诗歌。

## 二、诗歌内容分析
### (一)“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开篇点出凭吊地点碣石馆和遥望的事物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曾在此以师礼对待梁人邹衍;黄金台相传是燕昭王置金延请天下奇士之处,后来乐毅等贤才纷纷来投,燕国国势骤盛。诗人写这两处古迹,集中展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范。“登”和“望”两个动作,体现出诗人对古人的向往。诗人如此推崇古人,实则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对现实世路的坎坷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 (二)“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诗人遥望黄金台,看到丘陵上长满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踪影,不禁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感慨。这看似是实景描写,实则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乐毅在魏国未能建立奇功,在燕国却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业绩,关键在于燕昭王知人善任。诗人以乐毅自比,感慨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缺乏贤明君主的不满。

### (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这两句诗以吊古伤今作结。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的将领昏庸无能,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采纳,反而遭到压抑,因而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已矣”二字,饱含着诗人的无奈与悲愤。“驱马复归来”表面上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暗示了诗人归隐之意。

## 三、艺术特色
### (一)借古讽今
诗人借燕昭王招贤纳士、振兴燕国的故事,讽刺了现实中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现象,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批判,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 (二)情景交融
诗中既有对碣石馆、黄金台、丘陵乔木等景物的描写,又有诗人对燕昭王的追思和对自身遭遇的感慨。景物描写为抒情服务,如“丘陵尽乔木”的荒凉之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

### (三)语言质朴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以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使诗歌更具感染力,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悲愤与无奈。

## 四、情感表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诗人渴望遇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明君主,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现实却让他失望,他只能在对古人的追思中寄托自己的理想。诗中既有对古代贤君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批判和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唐诗鉴赏(三十二)

下一篇郭进拴丨唐诗鉴赏(三十四)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