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六十岁说【三百二十三】
张一弓老师在世时,曾就长篇小说《少林美佛陀》回答过记者问:
著名作家张一弓的长篇小说《少林美佛陀》近日面世。这部被称为作者"衰年变法之作”的小说主人公,为北魏时期来自天竺国(古印度)的跋陀禅师,他还是佛经翻译家,并擅长绘画。小说写他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执意远离京城的奢华和喧闹,到偏僻、幽静的嵩岳山区创建少林寺,在那里翻译佛经、教化弟子、与嵩山自然界融合相亲的故事。
张一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曾被下放到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农村,浪迹嵩山脚下,在那里听到不少关于跋陀禅师的民间故事。这部小说以跋陀进嵩山建少林寺的历史事件为框架,从民间传说、稗官野史中吸收营养,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张一弓说,他在《少林美佛陀》的写作中,最看重、最感兴趣的是跋陀对自然的热爱,与自然的融合以及他性格中童子般的天然和天真。跋陀热爱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因而才有了他和黑熊的故事,和鹦鹉的故事,和“猴娃太子”的故事,也有了用百鸟歌唱的天籁之音为胡太后进行“心理医疗”的故事,等等。作者称这部小说是来自嵩山“草根”、写给成年人看的“童话”。作者认为,跋陀与自然界的相亲相融,他所追求的客观世界及主观内心世界的和谐与宁静,应成为嵩岳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一个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并在物质欲望和精神需求空前活跃的现代生活中表现出重要的道德价值。
新时期以来,张一弓曾以《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铁匠的罗曼史》、《春妞儿和她的小嘎斯》连获全国一、二、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黑娃照相》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远去的驿站》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少林美佛陀》是他衰年变法的出新之作。资深主编朱树诚先生在《少林美佛陀》的审读评语中说:“作者一改自己运用多年、驾轻就熟的严谨的现实主义方法,使起浪漫主义的诸般法宝,以丰富奇妙的想象、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美妙神奇、色彩斑斓的故事,塑造了跋陀、道房、小六子、红衣童子等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可亲可爱的艺术形象。”他还说:“更值得称道的是语言,规范典雅但不失灵动幽默,加上作家叙述从容不迫、举重若轻的大家风范,整个阅读过程是一种真正的文学美的享受。”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