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一十二】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31
793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一十二】


         我们的导游员是一位清秀俊美、刚满18岁的姑娘,但她对这里的一窟一石一雕,都能讲得有根有据,滴字不漏。她说:“这里共有大小不一的石窟194个,全部用栈道(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而成的一种道路)联接起来,由下至上分12层,迂回长达102米,形成了螺旋式的栈道长廊”。我们跟在她的后边盘旋而上,愈走愈高,偶一回头俯视,发觉自己悬在空中,不免心惊。这时,她适时地告诉大家:“现在的栈道是用水泥制成的,十分坚固,旅行者可保无虑:古时的道路是凌空架起的木质栈道,巧妙险绝,人走在上面,时有颤动之感,那才真有些惊险呢”!

       我问:“麦积山石窟是哪个朝代开凿的呢”?

       导游说:“据《太平广记》一书的作者推断,它的开创时间起码在西秦割据陇右的阶段以内,它的最繁荣期,应是北魏后期、西魏与北周的时代。现存最早题记为北魏景明三年(502年)所刻,历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或继续开凿,或修龛塑像,堪称我国古代大型雕塑艺术宝库。”

       导游员向我们讲解“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这句话的来历。她说:“这句当地谚语,说明了建造这个石窟的艰难,也显示出我们祖先超常的毅力和智慧。”

        这里的石窟不同于敦煌、洛阳和大同,佛像尤以精细优美的石胎泥塑著称于世。泥塑有高浮塑、圆塑、粘贴塑、壁塑四种,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更为可贵的是,虽历经风雨剥蚀,而完好无缺。

        这是神功吗?不,是出于劳动人民之手!洞窟有大有小,最大的宽度有30多米,最小的仅仅能容纳下一个人的身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三大石佛,分左中右,一字儿屹立在悬崖峭壁之上,中间的无量寿佛15米高,左边的观音和右边的大势至佛均为13米高。

        三佛传为一家人,中父左母右为子,是隋朝所凿,不仅坚如磐右,而且个个栩栩如生,神采飞扬,用“形神兼备”的传统艺术手法,体现了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独特风格。我流连于北魏晚期的千佛碑之间,看1312通碑林立洞窟,只见有的字潇洒俊逸,有的浑厚肃穆,有的自由奔放,有的意兴天来,字外风云,有的字堪称“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的“汉武爱道,凭虚欲仙”,有的则“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逐碑看去,铁钩银画,环肥燕瘦,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一脉相承,浑然整体,这些作品,就像一个微型的书法陈列馆,又像一部简易的书法发展史,她在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她是我们华夏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民族的光荣!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一十一】

下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一十三】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