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一十六】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31
1005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一十六】


        我们沿着曲径,追寻着张生、莺莺当年在西厢幽会的情景,别有一番情趣。这里的导游告诉我们;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时,确曾到过这里,《西厢记》中写得“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行过厨房近西,法堂北,钟楼前面”的路线,以及“游了洞房,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的情形,和普救寺的元代遗址完全相符。从遗迹看,全寺总体建筑颇为宏伟:寺前坡底是石雕牌楼和山门,半坡为三大士佛洞,东西两侧为钟、鼓二楼,土塬顶是寺院。寺院建筑分为3路,中路为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路为经院,西路为塔院,“西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塔院修复已现出原形,古朴典雅的回廊也已落成。我们随导游入门楼,进入院内。行数十步,有桂籍阁,阁的东西侧相对建厢,西侧是西厢书斋。当年张生游蒲东,来普救寺“借厢”,住的就是这个地方。邻桂籍阁,另开一小院,名西厢别院,这里就是唐朝崔相国寄名剃度时建筑的佛居净宝小院,后为老夫人、莺莺、红娘所住。小院的后面,就是张生和莺莺月下幽会的花园别墅。游此驻足,崔张恋情妙趣可以想见,塔院轩窗掩映,花园清静幽雅,松柏长青,花香四溢,正是童男少女的好聚处。

        怪不得那首“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言情佳句,在这里传来递去。我遂询问导游,崔张相恋,在当地该有许多趣话吧?导游笑道:在封建社会,男女私情,那是大逆不道的事,怕有伤“风化”,以前的县志对此事只字未提。当地人因《西厢记》故事的流传,把普救寺称作“情人寺”,将寺内的舍利塔易名为“莺莺塔”。

        走出花园,来到塔下。这是一座13级的砖塔,创自隋唐,重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寺内仅存的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也是我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导游拿起两块石头,击石相撞,起初我们未搞清她要干什么,忽听传来“哇、哇、哇”的回声,这响声似从塔顶发出。我们学着她的样子,在塔前击石,悦耳的回声越听越觉得酷似蛙鸣。关于这塔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有位造塔大师,门上有好些徒弟。其中有一个手艺很出色的弟子,虽才华出众,却自持清高。有一次他竟在众徒弟面前夸口,要与师傅比高低。这话传到师傅耳朵里,师傅说:“谦受谥,满招损。”不久,恰巧大禅主让在蒲州城建两座塔,于是,师徒俩各自为战,一试技艺高低。用了10年功夫,师徒俩各自造好了塔。

        师傅造的是一座13层的四棱锥形塔,这就是普救寺的舍利塔。徒弟造的是一座13层六棱锥型塔,这就是与普救寺相对面的万固寺的多宝佛塔。观光的那天,弟子得意洋洋,夸道:“蒲州有个万固寺,离天只有八、九尺。”师傅只好应道:“蒲州有个普救寺,将天磨得咯吱吱。”弟子道:“多宝塔有六面体,站在高处看舍利”。师傅当即回道:“舍利塔有金蛤蟆,手击妙处叫呱呱”。弟子自愧不如,低下了头。

        塔内为何会发出蛙呜声,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呢。我们进而问导游,《西厢记》中说:“日午当庭塔影圆”,这塔影怎会是圆心呢?原来,每年夏至前几天,塔的阴影从南边由远而近,逐渐往塔身转移,塔从前不是砖塔,而是琉璃塔,中午时,太阳当空直射,塔影自上而下,匀布塔身周围,就成为一个圆圈形了。后来明代嘉靖年间有《再建普救寺浮图诗碑》,跋文中说:“普救寺旧有浮图,攀空插汉,昔岁止间;地处中天,影圆日午,而其他则未知也。”正好替曲文做了注释。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一十五】

下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一十七】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