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六百五十六】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到了慧济寺。慧济寺也是普陀山三大寺院之一,建于山顶凹地的林木幽深之处,不近殿前,则不见佛寺。全寺有四殿、七宫、六楼,初建于明代。
真是有缘,在慧济寺,我们又巧遇到了在短姑道头石碑坊处见到的那位老和尚,他盛情挽留我们夜宿慧济寺,谈佛论道,秉烛长谈。他学识渊博,对观音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说:“数珠手观世音,丰腴圆润,典雅大方。高不及一米,上身微微向后侧转,装饰华丽,眉稍嘴角流露出微妙的喜悦,神情潇洒,慈悲庄严。千手千眼观世音或三头十一面观世音,都为佛教密宗所传,其他宗派大都供奉标准相观世音。标准相观世音像称‘圣观音’或‘正观音’。观世音结跏趺坐,手中持莲花(或结定印),头戴天冠,天冠中雕有阿弥陀佛像。但到了近代,我国民间所流行的多为手持杨枝净瓶的“杨枝观音”立像。观世音手中所拿的杨柳枝和净水瓶,乃普洒法雨(佛法)的意思。菩萨寻声救苦满众生愿。河南汝南《重修汝南县志》记载,当旱魃为灾,大地开裂时,观世音菩萨现身,遂降甘霖。”
佛教传入中国,给中国的文学带来了新的题材、新的意境、新的文体,增添了新的活力。佛教经典不但刺激了文学家们的想象力,鼓舞了我国古代小说,尤其是神魔小说的创作,而且佛教中的佛和菩萨也成为我国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救苦救难的德性,对于生活在苦难中的百姓来说,无疑是精神寄托之处。因此许多人把观世音当成了拯救自己命运的救星。由于种种复杂的因素,促使观世音从佛殿中的莲花台上走下来,走上了戏台,走进了戏曲和小说天地,而被广泛颂扬。
在我国古代,表现观世音菩萨的戏曲较多。诸如《观音救父记》、《慈悲菩萨惜龙南海记》,都是传世的佳作。在这众多的戏曲中,《观世音修行香山记》中的观世音是以少女形象出现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