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六百六十六】
郭进拴|九华山漫笔




凡有名山,必有灵寺,山因寺而灵,寺因山而名。中国历来有佛教四大名山之说,四大名山建了很多寺庙,香火缥缈似人间仙境。
九华山更是寺宇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胜地;九华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更是旅游避暑的胜境。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素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我们汝州市文联采风团一行8人于1995年7月13日从潜山出发,经安庆过长江,又经池州到五溪,游览了九华山。这里号称有九十九峰。大诗人李白游九华山,远眺九华山如天赐九莲,诗赞“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从此“九华名遂闻于天下”。稍后,朝鲜半岛新罗国高僧金乔觉,渡海来九华山修行,传说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普度众生,功德无量,“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游九华,身在凡界,似临仙境,脱俗出世之感油然而生,是修身养性的绝妙去处。
九华山北麓的五溪桥是进入这莲花佛国的起点。由九华山上流下的五条溪水在此汇合。站在桥上,近可听溪水哗哗有声,远可见九华诸峰绕云雾之中,景色绝佳。元朝文宗皇帝在此留下这样的诗句:“昔见九华图,曾问江南有也无?今日五溪桥上望,画师犹自欠功夫。”一天门和二天门之间有“九华四大丛林”之一的甘露寺,据说在康熙年间建寺之时,忽然满山的松竹纷纷滴下了甘露,即取为寺名。甘露寺四周翠竹幽篁,遮天蔽日。寺旁有一块巨石,临万丈深渊,上刻“定心”二字,传为时代“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所题。传说地藏菩萨在此石上盘诵经,忽然有毒蛇想咬他,但他仍然端坐无念,毒蛇也被其佛心感动而未加伤害,所以后人取该石名为“定心石”

我们在九华街停车场停了车,结伴来到了肉身宝殿。我们攀登了81级石阶,来到了石柱,红墙,铁瓦,汉白玉铺地,正门高悬“东南第一山”匾额的肉身殿。殿中央“地藏塔”是一座七层木塔,塔基用汉白玉砌成。塔内供奉有一百多尊地藏菩萨,正面供“金地藏”塑像,骑着涉水如飞的“谛听”,左为他的弟子道明,右为道明的父亲闵公。因为道明先入空门,成为父亲的师兄。塔的前后安置着大大小小的地藏塑像,两侧是十殿阎罗拱卫而立。整个大殿庄严肃穆,连游人说话都轻声细语,或者以眼神示意。沿着雕梁画栋的走廊,我们来到殿后,见有一个半月形瑶台,墙上书有4个大字:“布金胜地”。每当地藏圆寂之日,国内外自客都到此朝拜进香和施舍。
据《宋高僧传》载,地藏菩萨托胎为新罗国(今朝鲜)的王子,姓金,名乔觉,少年出家,唐玄宗时(公元653年)来到中国,于安徽省九华山结庐苦行修炼。后来他在当地广收信徒,募化建寺,使九华山佛寺和僧侣日益增多。他曾发下“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他在99岁时,自坐缸中圆寂,三年后开缸时,肉身不坏,面色如生,骨节能动,佛界称之为菩萨转世。于是以全身入塔,这就是著称于世的地藏肉身塔,后又建殿藏塔,这座“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的殿宇,被命名为“肉身宝殿”。该地也就成了金乔觉地藏的成道之处。
到了明代,金乔觉地藏开始被作为地藏菩萨的化身来祭祀。从此九华山就成为地藏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