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六百四十四】
台怀镇是五台山的中心,位于台怀盆地中,这里一带青山翠壑,一条青水河水声潺潺。盆地东南凸起小山峰,据说好似释迦牟尼修行的灵鹫山,故名灵鹫峰。众多佛寺在灵鹫峰南坡因山顺势而筑,直到山顶。站在台怀镇四望,只见塔寺林立,共有14座主要的寺庙坐落在这方圆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显通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和塔院寺最为著名,为“五大禅处”。
小练近些年来对佛教文化很有研究,她一边陪同我参观一边介绍道:“五台山被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三世’都成佛。‘过去世’他是‘龙种上佛’,‘现在世’他号为‘欢喜藏摩尼宝精佛’;‘未来世’他号称‘普世佛’。他为了协助佛祖释迦牟尼完成宣传教化任务,维护释迦至尊不二的地位,自愿屈居在胁侍之位。文殊在众菩萨中德行最高、威望最高、地位最高,是众菩萨之首。




文殊菩萨曾在五台山显圣,因此五台山(即清凉山)就成了文殊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传说,有一次在五台山设无遮大会斋,有一乞婆带着两个孩子和一条狗去讨斋,乞婆见只讨得3份食物,就提出:‘狗也是活物,也该有份。’和尚说:‘不要不知足,人有吃的就行了。’乞婆争辩道:‘众生平等,难道狗不是生众吗?’于是,剪下一缕头发,腾空升天,显现出菩萨真身,两小孩化为菩萨身边的童子,狗化成坐骑青狮。至今五台山还有文殊发塔,供奉着当时文殊留下的头发。”
我们沿着徐霞客当年的足迹,站在南台顶上观望,看到北面是西台、中台、北台、东台环列,只有东南、西南两处有山口。从南台下来到清凉石,发现这里的寺宇幽丽,上下如画。在这附近有一灵芝形的大石头,上面平坦,纵横各九步,可立四百人,下面有一块较细的石头支着,像是灵芝柄。
我们又登上西台绝顶,往西看,近处是闭魔岩,远处是雁门关。从西台北面下山,就到了维摩阁。阁随山势建造,柱子长短不一,有的柱子不用木头,而是用石柱。阁中有万佛阁,佛像不下万尊,全都金碧辉煌。

忽然,有钟磬诵唱之声传来,小练看我惊愕四顾,淡淡一笑说:“这是寺内的僧人在作功课哪!亏你还是从观音文化的源头所在地而来,连这也觉得稀奇?”我曾游过不少寺院,但和尚集体诵经的场面的确还未曾耳闻目睹。于是顾不上再看其他寺院,忙催小练领我去看稀罕。
小练说,这是寺中僧人在吃晚饭前的功课,一般都在斋房中进行。斋房在寺院西边,房中放着一排排桌凳,从窗子向里看,只见四五十个和尚分为两班,相向而坐,一律着灰色僧衣,年龄大小不等,有四五十岁的,也有十几岁的娃娃。两排中前排坐着,各执小巧玲珑的法器,我近乎“佛盲”,那器物儿除了木鱼之外,其余都叫不上名字,似乎全是民间乐器模样,如鼓、如锣、如镲、如铃。那诵经实际是唱,节奏舒缓,音调优美,再加上有节奏的铃声、锣声、镲声、木鱼声,简直能给人一种心灵上的震颤。
细辨那诵经声中,有一班浑厚粗犷,有一班却圆润细腻,再仔细看,南面向北坐的一班僧人,竟全是女的,原来他们是尼姑!她们之中,20岁左右的为数颇多。看着她们那剃光了的脑袋,白中泛黄的脸色,微闭的双眼,木然的表情,心里不免泛起一股异样的滋味。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