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四】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7-31
516
【四百七十四】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24年第5期发表郭进拴《壮哉,鳌头村》,全文如下:
我的家乡鳌头在北汝河的上游,是北汝河发源地之一,村中间的鲁沟河和抱玉河在老鳌头汇流后,奔腾着、呼啸着向下游流去,和汝河拥抱,与淮河亲吻着奔流入海。每逢夏秋之季,这里更是风烟俱静,绿水凝碧,河清鱼跃,直视见底;急湍似箭,激浪若奔,好鸟和鸣,啁啾成韵;横舟上蔽,白昼犹昏,疏枝交映,有时见日。沿河景色更是一幅活的山水画屏。朝暾晚霞中更是仪态万方,沁人心脾。据记载,鳌头村是汝州市最古老的村之一。村西北有一山头,酷似鳌头,故村名为鳌头村。鳌为俗字,正字作鳖,本义为海中大鳖。俗称状元及第为独占鳌头。在殿试中,选出状元、榜眼、探花三甲后,将前行至殿中之殿下(天子座前的阶梯)迎接殿试榜,到达殿前则状元稍前进,站在中殿石上,这中殿石上雕刻着一条龙和一只大鳖,即古时所谓螭头或螭首。由于状元一人独占殿中的大鳖,所以就说他独占鳌头,后来就借喻为考试得到第一的意思。后来也多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的人。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娃子。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这个鳌头村的山娃子,始终也无法忘记山里的一切。那清新的空气、清凉甜美的山泉、浓郁自然的花香、吃得流哈喇子的山蘑菇、地曲莲……这都是山外的人体会不到的滋味。开春的时候,冰雪消融殆尽,大地脱去“白”衣,东一株西一株在春寒料峭的风里摇曳的“冰凌花”,那金花的颜色是那么的耀眼和醒目,作为迎春的第一花,真不为过,就会让你觉得春天来了。小河里的流水哗啦啦地响起来,“毛毛狗”(柳树条子上发出的鲍蕾)一个一个冒了出来,孩子们也开始欢快起来。那时的孩子也多,哪家也得有个三五个,聚在一起一天天疯起来没完。晚上回到家,一个个的灰头土脸,粪叉一样的小手黑乎乎的。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季节,孩子们去生产队里讨几根竹丝,扎成八角形,然后糊上薄纸,底部系上稻草做的约3米长的尾巴,小时候我可是制作风筝的高手,那风筝飞得可高了!夏日的抱玉河边,天高云淡,河风徐徐,一望无垠的河面上泛着太阳刺眼的光芒。童年的记忆里,赤脚走在河滩上,脚后跟经常踩着青蛙、螃蟹,那种感觉非常美妙。在沙滩地上捉螃蟹则需要耐心,用细细的尼龙绳打个活结,套在洞口,然后躲在一边,耐心等待。过一会儿,螃蟹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东张西望,等它露出半个身子时,使劲一拽绳子,活结便牢牢地箍在了螃蟹的身子上。小伙伴们还会变着花样玩,在抱玉河里筑起一条小坝,把上游的水挡住,坝下游的河沟见了底,沟里的青蟹小鱼全都成了“瓮中之鳖”。记得家乡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塘,水塘的内壁由块石垒成,底下经常有螃蟹躲藏。小伙伴们禁不住大螃蟹的诱惑,伸手进去掏,经常被螃蟹的巨螯夹得龇牙咧嘴。金秋的时候,更是孩子们快乐的时候,跟着大人们进山采山货,什么木耳啊、蘑菇啊多得是,采回的蘑菇串成一串串挂在屋檐下自然晾晒至干,黄黄的,闻起来一股子浓郁的香气,满含着大山的味道。冬天的时候用它炖小鸡,那个香啊!真的很美味!秋收之后,秋风一天紧似一天,满山的树叶慢慢地变得枯黄了,远远望去红的黄的间杂斑驳,五彩缤纷,很是壮美!中秋过后,天慢慢地转冷,树上的叶子落得差不多的时候,某一天,天空就会慢慢地飘洒起了雪花,懒散洋洋……冬天不可逆转地来了,之后不久,大地山川银白一片,惟余莽莽!冬天对孩子们来说也不寂寞。堆雪人、打雪仗,一样玩得不亦乐乎!一个个冻得小脸红红的誓不罢休……如今的这一切虽然远去了,但始终在记忆长河里跳跃。记忆中家乡河边的悬崖上有一棵上百年的大槐树,树径一米,树冠巨大,底下是30多米深的悬崖,树上栖息着许多麻雀、白头翁,一天到晚“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孩子们最喜欢去攀爬大槐树,带着弹弓去打麻雀,但也有乐极生悲的时候,一不留神,打碎了附近人家的窗玻璃,在大人们的呵斥声中,小家伙们赶紧溜之大吉,作鸟兽散。儿时家里经济拮据,几乎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像飞标、竹剑、铁环、弹弓……记忆中最心爱的玩具莫过于三轮小车。那是儿时一位小伙伴帮自己一起制作的,到自家杂货间里找一块60厘米长、20厘米宽的木板,然后用平时卖牙膏皮等废品积攒的零钱,买了3个直径9厘米的“弹子轮”(滚珠轴承)做轮子,从大人那儿找来锯子、斧头、凿子,捣鼓了一个星期才制作完成。小伙伴们带着自己心爱的小车,来到抱玉河附近的斜坡上,从斜坡上飞快地滑下,那份童真的快乐永远定格在了自己的脑海中。50多年过去了,留在童年的记忆却历久弥新。无论走多远,这份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始终如影随形。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四百七十三】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下一篇【四百七十五】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评论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