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四百七十八】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近日,《中华英才》《中国作家库》《奔流文学网》《今日头条》《网易号》《搜狐号》《个人图书馆》《腾讯号》《顶端号》等相继发表了朱学军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现全文连载如下:
朱学军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今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他亲身经历了其中的66年,亲身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历史时期,亲眼见证了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他积极踊跃地投身革命和建设、改革和开放、强国和复兴的鲜活生动实践,创作发表了大量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深情讴歌改天换地兴中国、翻天覆地富中国、惊天动地强中国的伟大历史接力赛。他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直接受益者。正是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沧桑巨变,如春风春雨、阳光雨露滋养了他,成就了他,使他由深山沟里的一个小小的放羊娃成长为一位知名的中国好作家,圆了他痴迷终生的作家梦。
从第一次投稿到现在,他已经在曲折艰难的文学之路上长途跋涉了整整50个春秋。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也由风华正茂的文学少年,渐渐跨入了“艺术夕阳红”的行列。可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依然痴心未改、痴情难忘、痴梦难醒。50年来,有不少曾和他同过甘苦、共过患难的文朋诗友纷纷改邪归正,回头是岸。有的下海扑腾一番,成了富豪大款;有的踏入仕途,成了党政要员。而他却一头碰到南墙上,宁死不回头、不拐弯。无论在文学的独木桥上走多远,他都无怨无悔、心中无憾。文学是他生命的需要,更是他人生价值的彰显。他只有沐浴在文学的灿烂阳光下,才觉得活得充实、愉快、幸福、美好!他常和朋友们说:“只要有一碗捞面条吃,只要不饿死,就要坚守文学阵地,决不投降!”正像他非常尊敬的汝州籍著名画家鲁慕迅老先生在接受他采访时所说的那样:“求艺之道,半在修炼,半在悟性。修炼者,朝斯夕斯,矢志不移,甘于寂寞,安于清贫,不计毁誉,尽去杂念,作虔诚的艺术信徒;悟性者,乃对艺术真谛的深刻领悟与对艺术规律之深刻把握。”
文学,是一项充满诱惑的神圣事业,又是一项粉身碎骨的艰难事业,多少人为之欢笑、为之哭泣,多少人为之沉醉、为之痴迷。他知道,自己不是天赋型作家,也许一辈子也写不出一篇让读者认可的好作品,成不了大器。但他仍像苦行僧那样,心甘情愿地用肉体去撞击有着尖锐的棱角和钉子的文学之门,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也决不后退半步……一切苦和甜,他都无暇回味,生活的目标完全集中到了写作上。他写啊写,写啊写,写了3000余万字,光是退稿、废稿,就有1000多篇(部),全部摞起来,比他的人还高,比他的身还重。他发扬老作家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坚强不屈、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恒心和毅力,一千次跌倒,就一千零一次地爬起来,愿用只有一次的生命去拚搏、去拼命,用只有一次的生命去向厄运抗争,向一切艰难险阻挑战,在逆境中勇敢地奋进,像高尔基笔下那只受伤的苍鹰,宁肯在不停的飞翔中摔死于山谷,也不愿呆在安乐窝中平庸地度日。
他第一次投稿,是在1974年的元月。一天深夜,一阵“滴滴嗒嗒”的军号声把他从睡梦中拽醒,原来是他所在的山村搞民兵夜间实弹演习,他也混集在民兵队伍的中间,用棍棒当作枪支,光着脚(因为他当时起床太急忙,没来得及穿鞋子)冲上了长虫山,歼灭了“敌人”,和大部队“胜利会师”。他的双脚被圪针、尖石扎得血流如注,整个行军线路上留下了两行长长的血脚印。养伤期间,他一口气写下了8000多字的小说,起名叫《一天夜里》,用牛皮纸糊了一个大信封,写上了《解放军文艺》编辑部的地址,剪去右上角,写了个“邮资总付”字样,又不敢就近寄发,向老师请假说家里有急事,上不了课。然后避开大路,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径,舍近求远,偷偷跑到离家18里的临汝镇去邮寄小说稿件。几个星期后,《解放军文艺》编辑部的一个大信封寄到了他所在的学校。当他从老师手中接过这个写有他名字的沉甸甸的大信封时,激动得脸热心跳,双手颤抖。心想:《解放军文艺》就是好!这么快就发表了他的作品。他左瞧瞧、右看看,竟忘记了打开信封。还是一群同学围了过来,其中一个抢走了他的大信封,拆开后,大声念道:
郭进拴同志:
来稿收到,经研究,不拟采用,现退回,望查收。盼加强联系。继续来稿。
此致革命的敬礼
《解放军文艺》编辑部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四百七十七】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下一篇【四百七十九】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