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四百七十九】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7-31
1170

【四百七十九】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近日,《中华英才》《中国作家库》《奔流文学网》《今日头条》《网易号》《搜狐号》《个人图书馆》《腾讯号》《顶端号》等相继发表了朱学军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现全文连载如下:


       朱学军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二】


        这犹如一盆冷水,兜头向他泼了下来。他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竟是一纸铅印的退稿条,而一群同学更是拿着那张退稿条起哄,讽刺、挖苦、讥讽、嘲笑,说什么的都有。有的干脆当着他的面“作家!作家!”叫个不停。一个不是作家的人,被人叫做“作家”,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气得他偷偷跑到抱玉河的柳树林里,放声大哭了一场。

  也就在这一年的农历三月十八,他那年仅47岁的父亲与世长辞了,那天离他的16岁生日还差5天。父亲走得太急忙,没能等到他16岁生日这一天。

  那是个撕心揪肠的黑色日子。父亲从病情恶化起,就不能言语,浑身火炭似的发烧,烧干了心胸腔里的滴滴血汗。那天傍晚,他给父亲注射了一支强心针,实指望父亲能熬过这一夜。可到了深夜11点钟,父亲眼里突然有了泪水,望着他,嘴张了几张,似乎想说什么,可终究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父亲是他们家的天,天塌了!父亲是他们家的地,地陷了!当时他最小的妹妹才只有一岁半,还不省人世。他那白发苍苍的爷爷也从山北赶了回来。老人家捶胸顿足,失声痛哭:“儿娃!老天爷太不公道了,我还没有死,咋会轮着你哪!老天爷呀!你咋不睁睁眼,让我替儿去死啊!如今,我这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惭啊!呜呜……”爷爷泣不成声,哭昏了过去。

  父亲从7岁起就开始跟着他老外爷放羊,一辈子吃尽了人间苦,受尽了世上罪,靠着一把羊鞭,供他的4个叔叔、1个姑姑上学读书识字、成家立业。后来又供给他们姐弟读书,一辈子没有享过一天福,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腰。正当壮年,却显得像个老头儿,脸上的皱纹,就像黄土地上的一道道纵横交错的沟壑一样,饱经了风雨,历尽了沧桑……父亲是被活活累死的!

  他读小学和初中阶段,因父亲放的羊群特别大,有200多只羊,一个人照顾不过来,他就常常在节假日给父亲帮群。每次出坡。水,父亲总是尽着让他先喝;馍,总是尽着让他先吃;下雨了,父亲就让他躲在石屋里避雨,而父亲却顶着暴风骤雨,追赶着羊群。父亲曾几次劳累得口吐鲜血,昏倒在放羊路上,终于积劳成疾,带着遗憾,带着伤悲,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此,他做为他们四个兄弟的老大,被迫辍学,接过了父亲的放羊鞭,沿着父亲走了40年的牧羊路,听乡亲们讲父亲的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父亲的故事很多、很多,他想听,又不敢听,因为一听就钻心刺骨般的疼痛。山间的小路,密林的小溪,都在诉说,父亲从这里走过、又在那里站过……

  他的家乡虽然贫穷却很美丽,古称鳌头,现名关庙,在汝阳、伊川、汝州三县(市)交界之处。鳌头三面环山,抱玉河、鲁沟河在村子正中间的老鳖头拥抱汇流后,挽小溪,卷流泉,和汝河相拥,与淮河亲吻着奔腾向海去。鳌头村北是挺拔俊秀的抱玉山,村东是松青柏翠的白云山,村西是巍峨雄壮的娘娘山,风景很是绮丽,堪称秀色可餐。他在家乡的怀抱中放羊、读书、赏景、写诗……每天上山放羊时,总是一手拿着书本,一手拿着放羊鞭,稍有空闲就赶紧读书。中午羊儿在树荫下休息,他就坐在羊群旁看书;深夜放羊回来,他就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作,或者跑到砖瓦窑上,借着人家烧窑的火光勤奋读书。后因没钱买煤油,他就设法搞了点队里浇地用的重柴油,冬天上冻了,怎么也点不着。于是他就用一把麦秸火把结成冰块的柴油烤化再点着。瞌睡了就打开冰凌茬子,用冷水洗洗脸再写作。手被冻得又红又肿,寒风一吹,就裂开了一道又一道的血口子,钻心的疼痛。那时候,每天天亮,他的脸庞上、鼻孔里都被熏得黑乎乎的,像是个黑老包,一咳嗽,就吐出一大口黑痰。每到盛夏之夜,别人都到河边乘凉,而他却冒着炎热的酷暑,躲在小屋里又看又写,浑身汗如雨下,裤衩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就连周围的土地也全被汗水浇湿了。老母亲批评他也不知是存心喂蚊子,还是打摆子要发汗;逢年过节,别人都去看电影、看大戏,他却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写作。

  那时候,他正当年少,写作简直到了如痴入迷的地步。平时不管走到哪里,随身总带着自己用别人用过的废纸装钉的小本子,把一些新鲜朴实的群众语言记录下来,有时听到一些趣闻轶事或看到一些生动的细节,就赶紧写在小本子上。俨然蒲松龄、赵树理再世。他四处求教取经,但凡谁对他的写作只要有一字指点,便甘心三生三世报恩不忘。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自从他深深爱上了文学后,就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文学的苦苦追求。他平时从来不乱花钱,将零钱一角一角,甚至一分一分地积攒下来买书看。一次母亲给他几块钱让他到临汝镇买双鞋,他却跑到书店买了几本书。钱花完了,就趿拉着烂鞋,饿着肚子往回赶,半道上又坐在路边的桐树下看书,竟忘了时间,一直到天黑看不见了才回家。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缕缕炊烟,声声鸟啼,每一个淳朴厚道的父老乡亲,每一个聪慧灵秀的兄弟姐妹,每一道清冽甘醇的山溪,都给了他无穷无尽的激情和灵感。于是,他写啊写,写啊写,把稿子投遍了全国各地的大小报刊。其中有一次用牛皮纸糊了85个大信封,投出了共计178篇(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故事、剧本等,用一个大包袱包裹着,背到了临汝镇邮电所,惊得收发员大叫一声:“我的娘呀!你是疯了,一次寄这么多?我还从来没见过像你这种干家哩!”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四百七十八】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下一篇【四百八十】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