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四百八十】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近日,《中华英才》《中国作家库》《奔流文学网》《今日头条》《网易号》《搜狐号》《个人图书馆》《腾讯号》《顶端号》等相继发表了朱学军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现全文连载如下:
朱学军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三】
稿子寄出后,全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有的人骂他“神经蛋”、“溜光皮”,说他是“做梦娶媳妇儿——想得美!”更有人还当着他的面恶毒攻击说:“就指望你这个神经蛋,还想当作家?哼!怕一辈子连个老婆也混不上,趁早死了这条心吧!”一些当初曾经支持过他的老师和朋友,看到他投了四、五年的稿,还没有在公开报刊上发表过一篇,也对他丧失了信心,认为他“不是这块料”、“不务正业”等等。有个人还对他三叔说:“他是神经蛋,不行!你劝劝他,叫他安心干活,别胡写乱画了!”可他却决心破斧沉舟,孤注一掷,就躲到红薯窖、场房屋、树林里写,让家里人找不到他。有几次上山割草,他只顾看书、写稿,忘了干活,到了天黑只好空手而回。为此,他的家族召开了专题会议,批判他的“不务正业”,并没收了他的纸、笔,让他重新做人,好好过日子。老母亲为了执行“命令”,曾撕碎了他正在写的一篇稿子,还打了他几棍子。他一下子被激怒了,砸了他家的饭锅,还摔了一摞子饭碗。这下子犯了滔天大罪,他的家族组织几位长者,先把他毒打了一顿,然后让他跪在地上,向母亲低头认罪,并表决心,以后永不胡来,只准老老实实,不准乱说乱动。在这期间,由于他的“不务正业”,在三秋大忙期间,扔下工作到县文化馆修改准备参加洛阳地区文艺汇演的剧本,因为他当时是生产队会计,队长和全体队委会研究决定不让他去,他偏扔下账本硬去。队长到大队告了他的状,他的会计职务也被撤销了。更有甚者,有人竟不择手段地拆散了他正相爱的对象。世上道路千万条,惟独没有他的一条路可走。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拿着卖铝石挣得的几十块钱,到郑州送稿,想面见编辑,问问为啥不发他的稿?是不是他没有送礼?为什么有的写得不如他的稿件都能发?他写得这么好、这么多,一次投寄178篇,难道连一篇都不能发?谁知到了《河南日报》社,人家正下班,一位编辑冷冷地说:“下班了,明天再来吧!”时年正是1978年的初冬,他带的钱少,住不起旅社,就在寒风刺骨的街头露宿。半夜时分,巡夜民警把他当成坏人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先毒打了一顿,又问他要证明,他说没有。问他干啥?他说送稿。问他为啥不住报社招待所?他说没钱,也不认识人。幸亏他带的一大提包稿子证明了他的身份,才被放掉了。回来时,仅有的几块钱也被小偷掏跑,只好一路讨饭,先来到洛阳。当时《豫西文艺》的编辑许桂声老师热情接待了他,还编发了他写的一首诗,并把他领到四楼的洛阳地区文化局招待所住宿。许桂声老师刚下楼,人家服务员就拿着票本让他交2元的住宿费。可他手无分文,只好说时间还早,急着回去有事,不住这一夜了。步行来到龙门,天色已晚,只好扒上了一辆拐弯时因会车而减速的大货车。谁知到了白沙街,人家的车拐弯往街里开去,他慌忙往下跳,结果一头栽倒在了路中间,磕得头破血流,一下子昏死了过去……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才从昏迷中醒了过来,他用手掐掐胳膊,还有知觉,便知道自己还没有死。然后坐起来四下瞅瞅,发现装稿子的大提包不见了。这才想起是刚才跳车时被车栏杆拌住,掉在车里被拉走了……
当他一瘸一拐地回到家里,干瘦如柴的老母亲怎么也不理解他,把他用心血写成的一大摞底稿统统扔到了火堆里。他不顾一切地扑向火堆,但已经晚了,早变成了一堆灰烬。他捧着纸灰伤心地哭了,一连哭了三天三夜,水米未进一点……这时,社会上对他的冷言恶语也扑天盖地而来,他简直成了“一小撮十恶不赦的阶级敌人”,上地干活也没人喜欢和他在一起;队里让承包铝矿,也没人愿意和他一个组,他只好自己和自己一个组。后来他由于遭诬陷,又被拉到全大队的党员、干部学习班上挨批斗,连他起的“志农”的名字,也被人怒斥为“坑农”。他头扬高了,人家说他不服气,让低头认罪;头低下了,人家又说他不老实,让抬起头来叫大家看看……他绝望了,甚至想到了死……然而,他没有死,而是带着这奇耻大辱,流浪到洛阳大路口锅炉厂的建筑工地,当了一名出苦力的小工,白天干活,晚上还要加班,他只有等加班归来工友们都熟睡了,才坐在路灯下奋笔疾书。他发誓这辈子写作如果不成功,就不回家门,宁愿死在外边喂野狗……就这后来也被工头看到了,说他不安心干活,光会胡闹台,结果又罚了他的款,把他赶走了。他从此连这个泥饭碗也丢掉了。他独自来到了故乡的风穴寺,在悬钟阁的墙壁上题写了这样一首诗:
愁事揪心心欲碎,
满腹苦水倾与谁?
仰脸我对皇天呼,
寒风洒落千滴泪。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四百七十九】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