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三百九十六】
郭进拴|鹿邑老子故里行
中国有句老话,叫“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话用在老子身上,很是贴切。这位春秋时期哲学家著的《道德经》,虽仅五千言,却是当今世界翻译文字最多、发行量最大的经典著作。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就曾在电视上号召国民,每家买本《道德经》,“以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美国前总统里根不仅把《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名言写进国情咨文,还采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治愈了高企不下的通货膨胀。人类文化思想遗产,可以穿越历史天堑,为今天的变革提供原动力。老子的文化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国外名气一点不亚于孔子的老子,在当今中国处境如何?笔者登上了前往老子故里河南省鹿邑县的客车时,脑子里突然就冒出了这个问号。
河南省比较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胥愫娴女士的盛情邀请,我和河南省舞钢市文联著名作家梁俪千女士于2012年6月15日上午在河南省漯河长途汽车站会合后,坐上了前往安徽亳州的客车东行,到鹿邑下车后,受到胥愫偀女士和她的先生张之洞镇长极其热情而周到的款待。
2012年6月16日上午,我们来自全省各地的12位文朋诗友,在胥愫偀女士带领下,参观游览老子故里。只见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宇,让我自然联想到了山东曲阜孔子故里的金碧辉煌。
这座太清宫,所在地为太清宫镇,古时称为曲仁里,仿佛注定了要与曲阜同出圣人并异曲同工。进得宫门,依次可看三清殿、道源碑林、翰林苑、老子故居、三圣母殿、九龙井、望月井、李母墓。现存石碑中,最珍贵的要属唐玄宗李隆基所立的《唐·道德经注》碑,还有宋真宗御书御制并篆额的先天太后之碑。据介绍,六七年前,这个地方还归一家农场打理,残庙破碑形影相吊。近几年照着唐宋太清宫旧貌修复重建,才又有了今天这番恢弘景象。
相传公元前571年,老子(李耳)就出生于这一带,700多年后的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这里建起了老子庙。次年秋七月庚午,汉桓帝刘志前往“亲祠”。随后从魏至宋,又有7位皇帝来此朝谒。特别是唐高祖李渊,认李耳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并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他的继任皇位的儿子孙子,也纷纷前往曲仁里祭祖。老子的庙庭太清宫,于是一扩再扩,其精致华丽一时可媲美长安王宫。太清宫在自称“道君皇帝”的宋真宗时期达到鼎盛,以后屡屡毁于兵营。眼前的太清宫,也许尚未完全复原唐宋盛况,但那时的大兴土木,可谓举全国之力;而现今复建,只是一心所为。这特别令人感佩。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