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李佩甫:坚忍的探索者和思想者

作者:网络     来源:全息网     时间:2015-08-22
12030

  李佩甫的创作是与中国新时期文学一同起步并延续至今的,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李佩甫一次次与中国的顶级文学大奖失之交臂。这次《生命册》获得茅奖,表明文学界对李佩甫作品的价值是有着正确认识的。李佩甫以自己的创作实绩证明了中原作家群长期关注现实、注重作品价值和意义的创作方向是正确的。

  李佩甫不是天才型的作家,他属于苦修派。在和我谈到一些作家的创作时,他说:“顿悟的最终比不过苦修的。”确实,一些才华横溢的天才型作家随便拿个故事都能讲得津津有味,而且常常是形式感极强,使人惊艳。但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这些天才型作家往往回避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疑难点,着意通过新颖的表现形式、出人意料的视角或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李佩甫则坚持以正面强攻的姿态面对社会生活并努力做出有深度的艺术表达,他的成功是通过一天天、一年年的坚持,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苦修得来的。李佩甫有散步的习惯,每天晚饭后,他都会一个人在大街或小巷中长时间地散步,这差不多是他在写作之余唯一的锻炼方式,而这段时间也是他集中思考的时间。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散步习惯:“很多个晚上,我穿越大街小巷,像狼一样在各个街头徘徊,想写好作品,想找好素材,想找好方向,这种状态持续了很多年。”一年年日积月累,他对中国社会的变迁、对人性、对命运等问题都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对小说这种文体的表现特征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我想,也正是这样一种对文学的执着、对艺术的坚守、对社会的思索,才成就了李佩甫,才使他的作品有了难得的厚重与深刻。

  李佩甫真正引起全国性的关注是在他创作出《羊的门》之后,这部作品让我们从呼家堡这个小小的村子中看到了整个中国和它的历史。李洁非称这部作品“是一部改变了五十年来中国乡土文学面貌的作品,一部前所未有地演绎和再现了‘封建集权主义’特质的作品,一部对于当代中国史有着百科全书式意义的作品。”
 


 

  《生命册》则是李佩甫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它是中国快速转型期经济社会文化的真实写照,表现范围有了极大的拓展,不仅对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社会形态、文化形态、大众心理有着全面的反映,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及现代经济运转的社会形态、文化形态、大众心理同样有着深刻的反映,同时对大众心理以至人性有着深刻的揭示。

  李佩甫通过不倦思考使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思想一步步深刻,他以其对国民性格、国民精神的深入剖析而成为继承鲁迅精神最好的作家。《生命册》是“背着土地行走”的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也是国民精神的透视图谱,作者试图以中国化的方式来理解时代和人生、探究人的可能性和命运的奥秘。可贵的是,李佩甫坚持以理想光芒照耀下的批判精神来透析社会、透析人性,对时代变迁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体现出了一个专业写作者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虽然大家较少谈及,但李佩甫其实是一个具有强烈文体意识的作家,他总是在不断地阅读、思考、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生命册》呈放射状展开,分写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及其命运变迁,李佩甫称其为“树状结构”。这种叙事方式使作者可以以最经济的笔墨从容表现不同时代乡村和城市、农耕文化和都市文化、农业经济与现代经济不同环境中人们的生存现实;而第一人称自我言说的方式又可以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受,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生命册》保持了李佩甫语言湿润、诗意而又蕴含意味、透着力量的特点,而且更加自然、从容。

  作为一个富有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的作家,在30多年的探索与思考中,李佩甫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以其一系列作品,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新中国数十年的时代变迁,在社会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方面,都有新的突破。这靠的是在历史责任感驱使下不回避艰难、锲而不舍的坚持。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生命册,李佩甫,羊的门,茅盾文学奖,,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王蒙:“只有文学本身可爱,奖才可爱”

下一篇苏童:永不消逝的香椿树街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