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清明上河图》首次亮相故宫

作者:网络     来源:全息网     时间:2015-08-29
12775

 

  8月27日,工作人员在故宫武英殿小心摆放国宝级珍品《五牛图》。

  包括《清明上河图》、《五牛图》等在内的283件,收录于《石渠宝笈》中的珍宝,将于9月8日起在故宫博物院的武英殿和延禧宫内同步展出,持续至11月8日。

  据了解,其中《清明上河图》等是最近10年来的首次全卷展出,而展品中宋元年间的文物将在此次亮相后,“休息”十年才能再次参展。

  582厘米《清明上河图》将全卷展示

  9月8日至11月8日,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和延禧宫内,将同时进行《石渠宝笈》特展,两处分别以典藏篇和编纂篇为主题,共展出283件藏品,每件藏品的共同身份是,收录于《石渠宝笈》。

  “石渠”一名,典出《汉书》。西汉皇家藏书之处称“石渠阁”,在长安未央宫殿北。乾隆帝以之为内府书画著录命名,以体现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景仰和追溯,成书为《石渠宝笈》,其中共著录了历代书画藏品上万件,为后人全方位多角度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故宫相关负责人介绍,经故宫人近三四年的整理,已经发现这套书中著录的历代书画藏品,在故宫院藏中有1000多件,“这都是皇帝的书画藏品家底。”

  本次展出的283件则是分别按照典藏和编纂的线索,依《石渠宝笈》的思路布展,其中有582厘米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全卷展示,为近10年来首次在京亮相;还有《五牛图》、《游春图》等国宝级珍藏。

  故宫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此次展出的宋元珍品较多,将在10月12日更换部分藏品;而参展的宋元藏品也会“休息”三年,才有望再次参展。

  可扫二维码了解文物幕后故事

  8月27日,故宫武英殿和延禧宫内,就《石渠宝笈》特展的布置正在进行,工作人员戴着手套,脱去鞋子在展柜内小心展开不同的书画卷轴。

  东晋王珣的《伯远帖》成为开门首件文物,据介绍,这是迄今为止晋人墨迹中唯一署有名款的真迹。

  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固定画作的压条都改为磁铁,而以前是用图钉固定。

武英殿展厅内,既有东晋顾恺之《列女图》(宋摹本)和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我国最早名家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风格的画卷,也有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宸翰集体亮相,据介绍这也是首次集中亮相。

  长528厘米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也已全卷铺开陈列。“10年前,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80岁生日,这幅作品展出过。”故宫工作人员介绍,之后10年这幅画只在中国香港和日本展出过,但都未曾全展开。

  而与上一次在故宫展出的唯一区别是,这次添加了提拔、印章等出处。

  此外,展厅内还有约三分之一的展品旁配置了二维码。工作人员介绍,展览期间将在展区内提供无线网络,观众扫码可详细了解文物幕后故事。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故宫晒“皇帝家底” 《清明上河图》将,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格非:探索一种新的叙事方式

下一篇中国少儿出版社首次走出国门在埃及建立分社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