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金宇澄:我想把读者不知道的事情告诉他

作者:网络     来源:全息网     时间:2015-08-24
11926


  年过六十的金宇澄,在快六十岁时完成了《繁花》。这部本不在计划内的《繁花》在无意中启动,然后就像“一列火车就这么开动起来,停都停不下来”。30多万字的《繁花》在和网友的互动中写成,让电话那头的老金感慨:“写作《繁花》的大半年,是人生中最愉快的大半年。”

  《繁花》几乎把国内文学界所有重要奖项拿遍了。金宇澄成为继王安忆之后又一摘得该奖项的上海作家。有人说“小说界的潜伏者金宇澄拿奖拿到手软”,对“潜伏者”这一说法,老金觉得“有些夸张”,但他也不确定自己到底算不算“潜伏”。在《繁花》之前,他对外的身份介绍更多是《上海文学》杂志的编辑。

  老金当小说编辑有30年了。他说,做小说编辑的起因是因为写作,写了几篇小说得了奖,就调入了《上海文学》。做编辑做到一定程度,就会抑制自己的创作欲,“一直在挑剔别人的文章,怎么能有信心写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老金有将近20年的时间没有写作品。“但是对创作、对文学圈,我一直在场。用网络的话,我这大概叫‘潜水’,光看不说话。”老金说,当然,为作者改稿,也是一个写作的过程。
 

  2011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老金进了上海的“弄堂网”闲逛。“一开始就是闲聊,然后聊着聊着就触及我有准备的那个部分。本来是提到一个人,我就想把这个人写下来,把他的事情告诉大家。”就这样开始了《繁花》的写作。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这是《繁花》的第一句话。这是金宇澄第一次尝试用沪语思维进行写作。“非常新鲜,也非常流畅,大量对话不用动脑子,就这样流出来了。”老金说,“网上写作和一般写作不同,没有习惯的戒备,就像一个人‘酒后吐真言’。又像在KTV里唱歌,有人和你互动,有人给你点赞,你就会非常开心,甚至超常发挥,把所有的储备都调动起来。”

  老金说,用上海话可以将《繁花》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用普通话也完全可以,后面的修改主要就是做这个事情。

  “很高兴,这部《繁花》能够得到茅奖评委的评价,得到他们的认同。这个无意中启动的东西,能够成为连接我和读者的桥梁,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老金说。

  现在的老金刚刚完成了一篇4万多字的非虚构作品《火鸟:时光对照录》,在这篇作品中,他讲述了父亲在抗战时期的情报工作历史。老金说,我写作最初的理念很简单,就是想把读者不知道的事情告诉他。这么多年过去,还是这样。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金宇澄,繁花,王安忆,弄堂网,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苏童:永不消逝的香椿树街

下一篇格非:探索一种新的叙事方式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