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哈尼人对于树木有着令人吃惊的崇拜,他们知道那是他们家园的滋养,是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依靠。他们总喜欢遥望远远的观音山,吟咏这样的古歌:“有好树就有好水,有好水就开得出好一块梯田,有好田就养得出好儿孙。”为了保护水源,哈尼人不单在沟壑两旁种植树木以涵水护土,更把森林尊为神,平时人和牲畜不得进内。世代中,哈尼人还留下了一个不灭的习俗,如果新生儿诞生,父母便要在寨脚的树林旁边栽下三棵小树并将胎盘埋在树底。
哈尼族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创造了农耕文明奇观。亩数虽不大,但曲折有序。秋后梯田要管满水保养,层次感很强,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梯田,无人不惊叹!议论着这独特的景观!继续前行,我们看到栽稻的另一种新形式,树里有稻,稻里有树,原生态的树中夹杂着人为的稻,人为的稻中有序的排列着原生态的'树。远远地望去黄绿交错出一道亮丽的风景,引得满车的人惊叹得议论纷纷,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种稻, 稻树交叉得如此巧妙,梯田修建得如此有序。
这不就是大山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写照吗?这不明显地写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吗?人们就大山移出来的泥土,开垦的梯田,因地制宜,自下而上最大的有几亩地,最小的只有二十尺宽七、八尺长,只能栽种一行或者二行稻,小得可爱的碎田块。这里的稻刚收过,留下金黄的稻身,碧绿的树,金黄的稻身,泾渭分明十分显眼,树不高遮不住稻,树与稻为邻,互不干扰,自由地生长!不由得使我油然而生了一种自豪感!我们中华民族最坚强,最勇敢,用民族的智慧无畏地接受着大自然对人类的严峻挑战与考验,祖祖辈辈座落在这偏僻的山坳里,梯田是生活在这大山中的人们,生存发展安身立命的精神源泉,也折射出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地人性的光彩! 这片神奇的土地生长的红米,营养极为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八种氨基酸,红河梯田产的----红米,是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特产,在全球也是挂号的。
比普通稻米生长期长40------60天,是纯天然的,空气、水 都不受任何污染。我们中国农民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把民族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大自然在事实面前也甘拜下风!有人说过,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
秋日的夕阳“下班早”。灿烂的夕阳随着天边的晚霞将树、梯田、山路、山山洼洼、衬托得神秘、奥妙、神奇 ,大自然的魔法把一切涂抹得金碧辉煌,走在夕阳下像是进了魔法世界!感觉非凡。 夕阳的余晖在我们归途中慢慢降落了,奔忙了一天的太阳公公匆匆扯过灰色的大被,蒙头就睡,天际只留下绯红的晚霞 凝视 着大地。 我们好奇地议论着背了一大捆玉米杆的哈尼族 大妈,看不清她的服饰,只看见捆柴的绳子从前额绕过捆住后面的柴,再从腰间前后绕一圈,好像是镶落在背上,原本她在看我们的车辆,见我们看她,忙收回视线走自己的路,年纪不祘大,可时光在她原本不修饰的天然肤色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显得满面风霜,用她那朴实无华的身子点缀着这大山深处逶迤的山道。我心想,旅游业一开发这里会改变的,山道上的人会络绎不绝!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生活会更好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