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四百四十七】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8-29
7052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四百四十七】


河谷中有许多象形石,如河马石、猴石、龙床石、蛙鼓石等。这些奇石中最为特别的是好运石。在九洞峡左岸,有一高2米、直径1.2米的鸭蛋形巨石,地貌学上称之为球形石,在花岗岩地区极为罕见。人们说抚之可交红运,添福寿,好运久远,因此来好运谷的人都要抚摸或绕其转上几圈,寄托一种美好的愿望。

我们一行纷纷围着好运石驻足观望,合影留念。程主席迅速按动快门,一一拍下了这些珍贵的镜头。


也许我真的在好运谷交了好运,连续一星期的感冒发烧竟然好了,真是好水好运好心情,在晚上的宴会上,创研室主任王玲点名让我献诗一首,我毫不犹豫地即席吟道:

走进廿里好运沟,

珍珠玛瑙顺坡流。

抓住迎面吹来风,

也能拧下一盅酒。

这天晚上的气氛欢快热烈,天上圆圆月,水中月圆圆,我们文艺界的15名词仁也在好运谷团圆了。主人为我们上了十几道农家菜,看着好看,吃着好吃,味道鲜美极了。住在环境优雅的戏水山庄,品着可口的农家饭菜,聆听着溪水弹琴声,真乃置身于世外桃源,另人乐不思归。

由于心情特别好,这天晚上领导敬,同事端,我来者不拒,喝了太多太多的宝丰酒,一下子醉倒在了好运谷的长卷画廊之中……

清晨,一阵鸟叫把我惊醒,我登上后山的高坡,雾中传出白胸翡翠和红嘴蓝鹊的欢叫声,松鸭和太平鸟轻快悦耳的歌唱声,汇成了一曲优美动听的交响曲。

好运谷的山水,毕竟是美的,早晨起来,打开窗子,便有一片灰得发蓝的山色扑进住室里来,照得房间里的墙壁、书桌,连同桌上的稿纸,都仿佛有一层透明的岚光在浮动。而窗前的湖,湖边的花,也因为这山岚的照耀,绿得更深,红得更艳了。

站在山腰,抚摸依偎入怀的云片,眼望在薄雾里间歇出现的山花,远有青峰错落,近有好运湖水,也只有生花妙笔可以尽情描绘她了。不久,山上又扯起了雾纱,使人心驰神往,思绪如潮。至此,我才悟到:有了云雾,好运谷才有了水汪汪的灵眼、震魂摄魄的神采。是云雾,兴起雄滔伟浪,浩浩天海,活了怪石,育起松柏,润了翠峰,染了花丛,是她以精气血脉融贯了偌大的好运谷,使之疏密有致,幽谷梦峰,奇景幻变。这里的一木一石,一亭一台,甚至每一片绿叶,每一泓清泉,都在向游客宣泄着大自然的神奇和历史的奥秘,因而不无恋念地离开那里时,觉得自己精神上的收获,已经远远超过夙愿的得偿了。   

朋友,好运谷的奇绝风物何止这些?不论翠峰、深谷,不论奇石、红叶,不论溪流、飞瀑、碧潭,处处都有丰饶的物品,处处都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我可真说不完。我觉得:此景只应天上有。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好运谷,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可以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是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好运谷的。


作 者 简 介

 郭进拴,1958年5月出生,笔名"智泉"、"郭笑"。河南汝州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93年结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98年结业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1980年参加工作,曾任《乡音》主编,《豫西报》副刊编辑,《风穴文艺》《沧桑》主编,现任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主任,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专业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美女山,美人河》《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命运》《天地人心》,散文集《汝州风貌》《乡情老更深》《人间真情》《新城美韵》《月是故乡明》,长篇报告文学《磊裕烽火》《湛河大决战》《从市长到死囚》《运锦之路》《芬芳岁月》等共60余部,累计发表作品3000多万字,有208篇(部)作品获奖。其中《湛河大决战》获全国庆祝建党80周年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剧本《无品乡官》获《中国作家》一等奖,《鹰击长空》获《人民文学》二等奖,长诗《寒夜哭母》获《文艺报》一等奖等。1992年获河南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2005年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宣传干部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四百四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四百四十八】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