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四百四十二】
我们站在锅底山顶,望着显得很低的天幕,似乎一伸手就可以从云屏中扯出几块云纱。我们在建在锅底山顶的移动基站旁席地而坐,听一位“鹰城通”讲起了锅底山的来历:据说很久很久以前,这山上住着一个老道人,终日合掌诵经,修身养性,自称黄花道人。黄花老道有三个徒弟。大徒弟普静,瘦小精明,能说会道。他是庙里的管家,经常到山下去求斋化缘。二徒弟普海,牛高马大,有一身力气,每天到山上去砍柴。三徒弟普生,心地善良,憨厚老实,烧火做饭、打扫庙堂,摆供上香和侍奉师父等,都是他的事。
三个徒弟住一间屋里,每天天不亮,普静就说:“该起床了!”自己却不动。普海也说了一句:“还有柴呢!”然后继续睡觉。只有普生早早起来提水做饭,扫庙上香,然后伺候师父起床、师兄吃饭。等到他吃饭时,只剩下了一点点稀汤寡水。
三个徒弟跟黄花道人学了三年,普静和普海觉得什么也没学到,他俩就经常嘀咕说:“都说师父是个仙人,也不见得有什么真本领,这样下去,啥时才能成仙呢?”只有普生一声不响,每天默默地做他该做的事。后来普静和普海见师父还不传给他们仙术,便经常躲到山下去玩,很少去化缘和砍柴了。普生见存粮越来越少,就自己挖些野菜充饥,把米饭分给师父和师兄吃。尽管这样,到底还是断炊了。这天早上,黄花道人叫来了三个徒弟,问他们为啥没有准备早斋。三个徒弟面面相觑。普生给师父施礼说:“不是徒儿偷懒不做,而是没有粮食了。师父要怪罪,应怪我平时不知节省,与两位师兄无关。”说着,掉下两串泪珠来。
黄花道人转问普静:“徒儿,你化的粮食呢?”普静也施礼说:“不是徒儿偷懒,是山下百姓太穷,我跑了九九八十一个村庄,也没有一户人家肯施舍。”黄花道人又问普海:“徒儿,你砍的柴呢?”普海施礼说:“不是徒儿偷懒,是山上的树木都叫徒儿砍光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