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放歌中原【四百一十七】 风穴寺方丈院赋
夫风穴古寺,肇始东汉之初,名曰香积;历经岁月之迁,数易其名。隋称千峰,后汉改作白云;北魏重建,因风易名风穴。与少林、白马、相国齐名,共列中原四大名刹;为天台、临济双祖之庭,传承千载佛教文化。
尔方丈之院,乃古寺枢要。处寺之幽隅,纳山川之灵秀;隐于林泉间,蕴天地之玄机。其外,青山环抱,若九龙朝拱;翠柏成荫,似绿衣卫士。寺周碑碣林立,记载千年沧桑;塔林错落,彰显古刹辉煌。唐塔高耸,如巨擘擎天,历经风雨而不倾;宋钟雄浑,若雷霆震谷,鸣响岁月之悠长。金殿庄严,飞檐翘角,犹存前朝之古韵;毗卢雄伟,雕梁画栋,尽显明代之风华。
入方丈之院,殿堂错落,不循中轴之规,尽显自然之妙。随山就势,高低起伏,如画卷铺展;取法江南,园林之韵,与北国气象相融。回廊曲折,连接诸殿,漫步其间,如游仙宫;庭院深深,静谧清幽,驻足片刻,心宁神安。
方丈之居,质朴典雅。案上经卷,堆积如山,皆是智慧之结晶;窗前烛火,摇曳光影,宛如佛国之明灯。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高僧大德,于此修持,传承佛法,普度众生;文人墨客,来此游赏,题诗留韵,赞叹不已。
忆往昔,高僧辈出,学富五车,弘扬佛法,泽被四方。“武少林、文风穴”之誉,流传千古;儒释道三教之融,彰显包容。无数善信,慕名而来,虔诚礼拜,祈福禳灾;万千游客,纷至沓来,欣赏古迹,感受文化。
看今朝,风穴古寺,重焕生机。方丈之院,亦添新颜。修缮旧制,保护古迹,传承历史之脉;开展法事,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大众。在新时代之浪潮中,如明珠闪耀,熠熠生辉。
噫吁嚱!风穴寺之方丈院,虽居深山,却声名远扬。其建筑之美,文化之厚,佛法之深,令人叹为观止。愿此一方净土,永保宁静祥和;愿佛法之光辉,普照世间万物;愿众生皆能觉悟,同登极乐彼岸。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