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放歌中原【四百一十八】《风穴寺暴风雨赋》
在嵩山少室南麓,有古寺名曰风穴。其始于北魏,历经岁月,几易其名,终因风穴之洞而得名。寺踞莲台,处乎壶心,山口如葫芦之嘴,入则别有天地,宛若费长房随壶公入壶之境,充满神秘遐想。
一日,天色骤变,墨云如涛,自天际汹涌而来,似万马奔腾,欲踏碎这山间宁静。风穴山口,两山夹道,狂风呼啸而过,如狂龙怒号,摇撼着万木葱茏。枝叶狂舞,似群魔乱舞,挣脱了平日的安详。
暴风雨前的风,如锐利的箭镞,穿透风穴寺的每一处角落。钟声被风裹挟,发出呜咽之声,似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唐塔矗立,如忠诚的卫士,却也在狂风中微微颤抖,似在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刹那间,暴雨倾盆而下,如银河决堤,天地间一片混沌。雨滴如无数利箭,狠狠地砸在地面、屋顶和树叶上,溅起层层水花。白云禅院在雨幕中若隐若现,似一位披纱的仙子,在风雨中坚守着自己的圣洁。
“寺之煌煌兮,六合独之。五行眷顾兮,昭明四时。”此刻,唐塔似在雨中腾起火焰,那是岁月赋予它的坚毅;宋钟在狂风暴雨中,依旧雄浑地轰鸣,声音穿透山谷,传向远方,似在宣告着风穴寺的不屈。
雨水在寺中流淌,形成一道道湍急的溪流,冲刷着地面的尘埃,仿佛要洗净世间的一切污浊。风穴寺内的松柏,在风雨中昂首挺立,树枝被压弯又弹起,它们以坚韧的姿态,与暴风雨顽强抗争。
风声、雨声、钟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这声音,似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勇气与力量,让人们明白,无论风雨如何肆虐,总有一种信念能够坚守,总有一种精神能够传承。
暴风雨如疯狂的舞者,在风穴寺的上空尽情舞动。然而,风穴寺却如一位沉稳的智者,静静地伫立在风雨中,不为所动。它见证了无数的风雨洗礼,岁月的长河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它的灵魂却始终纯净而坚定。
渐渐地,暴风雨的势头减弱,墨云开始消散,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风穴寺的每一处角落。雨后的风穴寺,清新如洗,宛如一幅刚刚绘就的水墨画。树叶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七彩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让人陶醉。
风穴寺,在暴风雨的洗礼后,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以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坚韧与包容。无论风雨如何变幻,它都将永远屹立在这嵩山脚下,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传承着那不朽的精神。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