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放歌中原【四百一十六】 风穴寺文物保管所赋
在中原之域,汝州东北,有寺名风穴,其史逾千四百载矣。寺依风穴山而建,取势自然,布局错落,具江南园林之韵,与白马、少林、相国并称“中原四大名寺”,享“古建博物馆”之誉。今有文物保管所,守此瑰宝,护彼遗珍,功莫大焉,故为之赋。
若夫风穴古寺,肇始北魏,初名香积,隋易千峰。其名源于风穴之奇,天变则风出洞,猛不可当。寺内建筑,历唐至清,各代皆备,凡一百四十余间。唐之七祖塔,九层方砖,为全国现存七座唐塔之一,形峻而神秀,如笔立云间;宋之悬钟阁,内悬巨钟,重九千九百九十九斤,铭纹清晰,声震中原,为“中原第一钟”;金之中佛殿,单檐歇山,梁架严谨,为全国仅存两座金代殿宇之一;元之罗汉殿,明代之毗卢、地藏、天王等殿,清代之方丈、三官、六祖等殿,或庄严肃穆,或精巧别致,皆古建之典范。
又有上下塔林,形制各异,存历代高僧墓塔一百一十五座,数量居全国第三。碑碣、壁画、砖石木雕等艺术珍品,星罗棋布,或记事,或题咏,楷、草、隶、篆,风格纷呈,蕴含千年文化之沉淀。唐之尼陀罗咒、宋之经幢、元之塔铭,皆为稀世之藏,见证岁月之沧桑。
今者文物保管所,担守护之责,怀敬畏之心。于建筑修缮,秉持古法,以匠心修复岁月之痕;于文物保护,科学管理,为珍宝延存久远之命。专家学者,汇聚于此,研古建之奥秘,探文化之渊源。设展陈之厅,让历史重现;开教育之课,使文化传承。
观夫相风乌之发现,为河南最早,兼具测风与装饰之功,于气象学、天文学及古代科技文化研究意义重大。保管所积极作为,邀专家论证,谋保护之策,欲将其融入文旅发展,讲好文物故事。
噫吁嚱!风穴寺文物保管所,守护历史之光,传承文化之脉。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文育人,可塑灵魂。愿此所之业,如寺畔之松柏,常绿于岁月;如寺内之钟声,长鸣于世间。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