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三百八十九】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7-24
2803

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三百八十九】


       天渐渐地暗下来了,山路也渐渐地昏黑了。沿着山路走下来,就到了有颐和园的“园中园”之称的“谐趣园”。“一亭一迳,足谐其趣”就是这儿的来历。其实是仿照苏州无锡的“寄畅园”而建造的。里面最值得一提的是“知鱼桥”,由于建园的需要,而建造的一座小石桥,也被乾隆附庸了一把。战国时,庄子和惠施关于鱼的论战,也被搬到了这里,而且还真养了鱼!。其实,那只不过是一个哲学命题,是形而上的一种精神领域的答辩!只有像乾隆这样的人才会真的建一座桥来昭示他的功绩,这从他的儿子嘉庆为他立的“十全老人碑”就能看出!据说他一生作的诗有一万多首,是《全唐诗》所有诗人所作诗篇的总合,但是没有一首诗像《全唐诗》那样广为流传。这也就不难弄清:他六下江南、扩建圆明园和编纂《四库全书》都是为了什么了!
出“谐趣园”时天已经快要黑了,我沿着路标的指引来到了东宫门。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几个打着旗子的导游正在“仁寿殿”前铜龙凤那儿,讲着什么“龙在下,凤在上”之类的话。但是最能引我关注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摆放在院子中央的一只大大的青铜制成的麒麟!它是原“长春园”二宫门前一对青铜麒麟中的一只,另一只在火烧圆明园时,被英法联军掠走,不知去向?于是就将这一只移放到了这里。在颐和园东宫门的庭院里,有许多是圆明园里的遗物,因园子被毁而迁到了这里。所以我认为,颐和园的东宫门也相当于圆明园的翻版。毕竟,这座园林也是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大肆劫夺和破坏过的呀!
走出园门时,看着门前的一对青铜狮子,威严中带有几分无奈。再看看正门上的“颐和园”三字匾额,又回想了一下今天的游园过程,记起了溥杰的一首诗:
一园竹树绕泉石,四季冬春夏复秋。防棹只疑天上坐,凭栏真个“画中游”。
岚光迭翠微云塔,湖影回廊漾梵楼。合壁大圆横玉带,斜阳无语卧“铜牛”。
“颐和园”三个字,是不是光绪的手笔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已经成为历史上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今天的游览,只不过是颐和园的一小部分,而“她”还有更多的故事想对我们诉说!“她”无愧于“世界的遗产”、“人类的遗产”。颐和园无愧于世界上的“物质与文化双遗产”美名!
抚今追昔,至今仍能留在我心中的,颐和园还真算得是一个吧!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三百八十八】

下一篇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三百九十】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