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华夏游记【一百一十一】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7-22
2934

郭进拴|华夏游记【一百一十一】


郭进拴|鲁迅故乡行


         从前,我在鲁迅,周作人的小说散文里读出了印象中的绍兴。稻香馨蕴,古桥弯弯,酒船载醺,越韵婉转。台门幽深斑驳,欸乃数声划破碧水的乌篷船,软绵绵的吴侬腔调,一碗黄酒佐以茴香豆梅干菜扣肉的醇香,以及满街来来往往晃动的毡帽,慵懒地靠在竹躺椅上打盹的老太公,仨一群俩一伙凑成一堆切切嚓嚓的老太婆,河埠头挽着袖子捣练浣纱的女子,河心里船夫慢悠悠用脚划桨穿过石桥的渡船,组成了梦里绍兴的标志。她的美犹如一汪碧水,纯洁,清澈,灵动,仿佛吹弹即破。

        穿越至2500年前,这里开始聚落围城,为古越国都。背靠会稽,面临鉴湖鱼米飘香。又称之为会稽郡,山阴,越州,后更名为绍兴,一直沿用至今。“绍兴”一词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历史上宋金之间的“绍兴和议”。南宋时期,北方大片国土沦陷于女真人的铁蹄之下,南宋小朝廷一纸和议换来了偏安于江南一隅,随之又很快淹没于蒙古大军骑兵的烟尘之中。历史变幻,风云聚散,往昔的安宁与动荡已化作稍纵即逝的光影,现在的绍兴立于眼前,拂去时光的尘埃,风采依旧。试想以后的她会怎样,如果有轮回,或许可再睹芳容。

        我对绍兴的印象大都源于鲁迅的作品——《孔乙己》《故乡》《祝福》《阿Q正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鲁迅作品中描绘的那醇香的黄酒,古朴的乌篷船,戴着乌毡帽的船工以及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在我脑海里一直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当这次走进绍兴时,是在深秋的时节。天下着蒙蒙细雨,飒飒秋风里,眼前呈现的是江南水乡那诗情画意般的美景与烟雨朦胧的意境。

        绍兴是水乡,水,是它的主题,也是它的标志。整个绍兴就像是一幅遥挂在江南墙上的古画,充满着典雅、朴素、端庄的气息,整幅画里装帧着来往路人的梦想,刻印着年轮留下的道道痕迹,任时光流逝,也不会更改初时的模样。在这幅水乡画里行走着,你便像在里面流淌的点点墨迹,用自己的风情漂染着这古老的水乡,你又在水乡的韵致里生动着自己。无论你走在哪里,都宛如人在画中游,在给画增添着色彩和写意;画在人间走,这画总显得是那样的清素淡雅,同时又显得那样的浓墨重彩。

        走在绍兴的街头,街边就能望见河道上一座座弓腰驼背,斑斑驳驳的老拱桥,和缝隙里摇曳着的葛藤树枝的青绿,它们仿佛在向每个走过桥的人们,轻轻诉说着吴越春秋历史的沧桑故事,河岸两边粉墙黛瓦的老屋;花窗木格里闪现出的穿着花布旗袍,脸如芙蓉的女子;店铺里的青花瓷碗、蓝靛布;以及那一坛坛的绍兴黄酒、梅干菜、豆腐乳,足以让人眼花缭乱。那一片水墨般的晕染,小桥流水的点缀,长长的青石小径,幽幽的深深水巷,还有摇曳着的乌篷小船,以及头戴乌色毡帽、肤色黝黑的绍兴夯浪头老倌,顿时给这个古老城市,平添了几分烟火红尘的味道。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三百八十】

下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一百一十二】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