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华夏游记【一百一十五】
郭进拴|醉游醉翁亭
穿过“琅琊山”三个字的巨石,便踏上了琅琊山的古道,缓缓上坡道,琅琊古道林茂树密,鸟儿歌唱,青石板引领我们进入景区的“醉翁潭”湖边,几只小野鸭,正在湖上自由自在地戏水,仿佛向我们诉说它们天堂般享受的惬意,水面上的小鱼摆着尾巴,偶而撬起嘴换气显现水晕影花也在欢乐愉快地游弋,看着这些快乐的小家伙驱散平静的水面而让你心旷神怡而意醉绵绵……
我们走进“蔚然深秀”的拱门,听游客说拱门内喊有回声,我们十分好奇,三人也学着其他游客“啊!啊!”的声音,果然有“回声振荡”;城门上方四个大字“蔚然深秀”,城门背后的“琅琊深秀”大石块卧立在曲径路旁;门头上写的文章中的“峰回路转”,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S形的谷地,醉翁亭就落在这谷地的中央。走了几步又见“蔚然亭”“有亭翼然”,继续前往,就是“深秀湖”,湖水碧清,与亭子相映生辉,湖面上还有“九曲桥”,供游人通行。抬眼望去,四周景色宜人,仿佛世外桃园,身在桃花园中,苍松、翠柏、古槐等树木交错,时值初春,桃花吐艳,绿柳迎风,古树掩映着的古建筑群,更富有诗情画意,真是醉春风而春景更加迷人。
我们进入“古梅亭”,解说员介绍,一说是欧阳修亲手栽的“欧梅”,一说是苏东坡在写好石刻碑文《醉翁亭记》后乘兴而栽,也有说是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于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所植。但更多的是说园中千年梅寿星为欧阳修手植梅,至今无文字档案查找,栽者早已作古,“欧梅”仍然矗立,树主干大部已枯,靠几根树棍支撑,少数小枝有梅蕊生机,据说每年农历二月初梅花就能开花,这也是“望梅止渴”的梅,更可酿造杨梅酒。我想,用“让泉”之水酿造杨梅美酒,岂不美哉。
“天外孑遗”的牌子下面的亭子,存放着“凌溪石”,说的是欧阳修在凌溪河边发现的这块奇异怪石,是用两辆牛车拉到“醉翁亭”的,虽有“西门汀”粘接之痕迹,能工巧匠们的修复原始形象而神似,千奇百怪而形似。千年后为游客乐道赞美、让墨客留下美妙的文字,让你既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又觉得富有远见卓识,让我们这些游翁不能自拔而结伴陶醉于此。
我们从二贤堂出来之后,又往旁边的一个门走去,出现了一个方亭,里面放着一个石桌,四个石凳子。四边均可围着石凳边框而坐。这里是欧阳修和朋友们聚会喝酒欢乐的地方,太守宴当年就是在这里举办的。我们也索性坐下来,以俊兄拿出苹果、草莓、点心、花生,从包里又摸出一瓶“杨梅酒”,用一次性纸杯当“酒杯”,我们像当年“醉翁”那样快活愉悦而飨饕餮盛宴,更有四个游客应邀也参与我们“盛宴”,两男游客同我们共饮杨梅酒,两女游客只以茶代酒,我们时而碰杯,时而行酒令,那个安徽女游客还唱了一段黄梅戏,把我们的盛宴推向高潮,不胜酒力的我和加慨兄,半杯“杨梅”下肚,大有“朋聚有醉泥”之感,我们红光满面,略有轻斟浅醉之感,加慨兄风趣幽默而说:琅琊山处春光好,醉翁亭中游翁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