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二百一十】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7-02
3460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二百一十】



        故乡的柿林啊,今天又见到你,我的心便不能平静,被你浓得化不开的乡情紧紧缠住。我多想在你怀中,变成一棵柿树呀,茁壮的成长在旷野里,生长在大山下……
           我仔细数了一下,先生这次展出的50件作品中,光画菊的就有五幅:《野菊花》、《白菊》、《黄菊》、《丛菊》、《竹菊》。就连先生最近在百忙中不辞劳苦精心为我作的一幅画,也是题写有“艳艳竹边菊,双双石上禽。菊花含爽气,幽鸟吐清音”诗句的《竹菊双鸟图》。望着先生“进拴方家赏之,壬申清夏慕迅并题”的落款,真乃愧不敢言,羞煞我也。先生画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菊花,有的似彩带飞舞,纤细窈窕;有的如龙爪挺伸,妖艳潇洒;有的似细丝散发,情态飘逸;还有的似圆盘平托,丰腴饱满……他在《野菊花》上题诗赞曰:“山乡秋肃,开遍丛丛菊,非是寻常篱下蓄,清艳画图难足。气遒颇耐霜寒,风风雨雨恬然,无意竞芳斗艳,馨香漫洒人间。”这不正是画家的画品和人品的真实写照吗?他不正像那“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菊花一样,把傲霜斗寒的铮铮骨气留给了故乡人民吗?他说他画《野菊花》时,并没想到要发表,要展览,他是看到大自然充满了乐趣,野菊花满山遍野都是,“无意竞芳斗艳”,默默无闻,自开自落。他由此联想到一些基层干部群众也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们才是真正伟大的人。鲁慕讯常说“艺术贵纯真,便须去掉杂质,透见心灵;艺术贵自然,便须一任情性,不假雕饰。但能纯真自然,则神韵情趣自在其中。”“大自然生生不息,时代生活瞬息万变,艺术家但能与之心气相通,便能获得不断创造的灵感之源。”他毕生看竹画竹爱竹,就连自己的居室也命名为“有竹居”,室外有大自然的竹,室内有自己画的竹。先生以诗魂、书韵、画情三者交相揉合、互为润染的独特风格,勤奋创作,潜心理论,深得道中三昧的精妙,贯穿时代精神于笔墨之间,形成了力度美、诗意美与哲理性融为一体的“鲁慕迅现象”。
           故乡人民养育了他,他又把美献给了故乡人民。
           先生一生历尽坎坷,在崎岖的艺术道路上自强不息,艰难跋涉,把画家梦演变为实实在在的现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先生获得此种境界之后,感慨之多,是不言而喻的。当我再次向老人祝贺时,他笑了……
           他圆了那个七彩的人生和艺术梦,他有资格笑!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二百零九】

下一篇郭进拴|刀郎现象【二百八十一】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