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四百二十一】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2022年出版的《平顶山文学大系·报告文学卷》收入了郭进拴、冯卿娃的《磊裕烽火》,选载如下:
磊裕烽火
作者:郭进拴 冯卿娃
《磊裕烽火》内容提要
(本文由《人民文学》1998年第五期发表)
《磊裕烽火》是一部介绍河南省汝州市磊裕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苦创业的长篇报告文学。
她记载了磊裕人在25年坎坷的道路上,把一个“三块石头支口锅,几间破庙把身落”的县办小厂,发展成为实力雄厚,拥有固定资产1.3亿元,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年产水泥8万吨的令世人注目的大型企业,综合经济效益雄路“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百佳企业”之首,跃入“中国500家最大建材工业企业”前列。
磊裕公司是中国建材行业升腾起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新星!是神州沃土上显现出的灿灿生辉的明珠!
黄河在流动,壮歌一曲曲。这是改革潮奔腾溅激的浪花,是时代风雕凿镌刻的群像。这不仅仅是歌赞的篇章,而且是艰难崛起的铮铮足音,认识这些创业者,使人感慨不已。
读着这些激昂的文字,梦忆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怎不让人奋发前进呢?
伟大,磊裕的人们!
《磊裕烽火》引子 白云情深
汝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块英雄的土地。
在这块东控襄许、西连伊洛的战略要地上,曾几度战马嘶鸣,烽火连天,旌旗蔽日,刀举枪还——唐末黄巢、明末李自成、民国初年的白朗、抗日战争时期的皮定钧司令员等均在此据关夺溢,直杀得鬼遁神逃,天昏地暗……
星移斗转,沧桑巨变。当历史的巨轮轰轰隆隆地旋转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出现了一群前超古人、后启来者的男子汉,他们在白云山下安营扎寨,艰难创业,就在这当年曾是李自成指挥的“汝州歼灭战”的古战场上,崛起了一座厂房林立的水泥城。尤其是1987年以来,这个昔日“三不过百”的县办小厂(即人员不过百名,固定资产不过百万,年产值不过百万元),发生了“七大变化”和“五个全省领先”。七大变化是:生产规模由年产8万吨发展到82万吨,增长了9倍;实现税利由1987年的150万元到1993年的1840万元,增长12倍;职工收入由1987年的人年均900元到1994年的年人均3800元,增长3倍;固定资产由1987年的500万元到现在的1.3亿元,增长25倍;占地面积由1987年的6万平方米变为现在的30万平方米,增加4倍;年产值由1987年的700万元变为94年的5047万元,增加6倍;职工人数由87年的500名发展到现在的1850名,增加3倍。他们实现的全省五个领先是:综合经济效益全省领先;企业规模全省行业领先;改革实行股份制全省行业领先;科技进步(应用微机)全省行业领先;环境治理全省行业领先;1993年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双文明单位。倘把历史回转到25年前“定格”,我们就会目睹另外一种场面:面貌令人目不忍睹,“刮风扬灰厂,下雨水泥厂”,当时的交通运输工具,只有一辆马车……
但白云山留给人们的,却有着一段段传奇故事——
白云山泉清冽甘醇!白云山多姿妖媚,这些对人有着深深的情,厚厚的意……
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汝州古城西北二十五公里处。当你尚未身临其境时,决不会知道她的妙处,只有亲自游览了,才能体会到她的奇绝。她虽然没有桂林山石的巧妙奇异,没有华山群峰的挺拔险峻,没有庐山森林的翁郁幽深,没有北京玉泉的甘甜醇美,没有峨眉庙宇的雄伟壮观,没有西安碑林的悠久繁多。但她却有着哪儿都没有的绝物。当你饱赏这翠峰层叠、白云缭绕、山泉似玉的秀丽景色时,一定会为她动情,一定会被她陶醉!
先说她的名字,就来得蹊跷。白云山,是因为山上有悠悠的白云才取了这么个优雅的称号的。相传很早很早以前,这里一连三年滴雨未下,方园几百里井河断流,大地裂缝,饿得皮包骨头的庄稼人跪在日头底下,向老天谷祈雨,三天头上,忽有一朵白云遮住了祈雨的人群,只听“咔嚓”一声炸雷响过,大猛雨浇了下来,下得沟满河平。后来一遇天旱,人们就到原来祈雨的地方烧香磕头,每次都先有一片白云遮顶,然后落场透墙雨。这一年,天又旱了,从远处飘来一片白云,落下来就变成一个花骨朵样的大闺女。那闺女和村里多年前跳崖死去的妙云一模一样。妙云是个像仙女一样俊美的村姑,她心灵手巧,绣的花儿像真的一样,引得一群彩蝶上下飞舞。她勤劳善良,乐于助人,乡亲们都很喜爱她。她爱上了村上一个放羊娃,就在他们举行婚礼的大喜日子里,本村有个财主派人把俊美的村姑五花大绑地抢走了,逼她当小老婆。她执意不从,就放火烧了关押她的新房,只身出逃。可是没有逃出多远,就听后边一片喊杀声,眼看就要被抓住,她心一横,就在村头的断崖上跳了下去。崖下是个无底的深潭,一潭碧水也被村姑的鲜血染红了。晚上起了雷电,财主也被东海龙王抓走了。
那妙云从头上拔下一枚玉簪,照人们跪下祈雨的地方一划,地下就流出了一股清泉。她看着清泉照了照自己的影子,就倒下变成了一座大山,以后人们就把这架山叫做白云山,把山下的清泉叫做妙水泉,还在泉旁修了寺院,叫妙水寺,寺里还塑了白云老母像,供人们瞻仰供奉。人们都说妙云姑娘升天后,成了白云仙子,她不忍看着父老乡亲忍饥挨饿受熬煎,就显了神灵,化成了妙水泉、白云山,为百姓降福镶灾。相传这妙水寺的清泉神力无比,姑娘们喝了它,会出脱得容貌俊俏;媳妇们喝了会更心灵手巧;小伙们喝了会更英武有力,老人们喝了它会返老还童;庄稼人有了妙水,更是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吃穿不愁。
忽一日,牧羊人在妙云升天成仙的地方发现了一闪一闪、耀人眼目的奇怪东西,他很惊奇,便狂奔了过去,拣起一看;是把金钥匙。牧羊人被这奇异的景象迷住了,便拍掌大叫!他用金钥匙打开一扇山门,里边尽是金银财宝,取之不尽,久而久之成了一个银洞,和白云山下的妙水相通,有人把一棒粮丢入银洞,第二天又在妙水寺正中的池中发现了那根棒槌。原来这金钥匙是妙云为牧羊人留下的。牧羊人是个宽厚的人,他不忍独自享受这天赐的宝物,便动员全村的人都来取拣。他还亲带金银财宝去到九个州,把宝物送给那里的人们。从此,人间有了金,有了银,有了各种各样的瑰宝。
如今,白云山下出了一群真正的好汉,他们也真的拿着一把打开大家共同富裕之门的金钥匙,打开了山门,上山取金取银,每天都有数百辆汽车、拖拉机排着长蛇阵开上白云山,把白云山上的青石源源不断地运到山下,不!那不是青石,分明是一车车金子、一车车银子,这才是人类真正的金真正的银!
他们再用白云山石,用白云山下的黄土、原煤、玄武岩作原料烧制“塔州牌”水泥,他们一上场就拍大板唱起了大江东去,壮怀激烈……他们演奏着一曲波澜壮阔、气势磅碍的乐章
——那是开拓与创造的交响乐!
那更是一首联结本世纪和下个世纪的催征的战歌!
他们从低谷中崛起,他们在白云山下,在天地之间写下了和正在续写着一部浩繁而又沉重的巨著——《磊裕兴业史》……
白云山是神秘的。
白云山是炽热的。
白云山是令人向往的!
白云山,你有着巍然挺拔的身躯,迷人神奇的风光,可歌可泣的儿女;你蕴含着你的儿女们的聪明和智慧,你滋生着他们粗犷的豪气!
白云山变了!一位诗人曾这样赞美她:
白云千载空悠悠,
而今粉身献洪流。
来日若问山何在,
尽作飞灰化琼楼。
放眼望去,白云山下最引人注目的是河南省汝州市磊裕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那鳞次栉比的厂房,那巍峨挺拔的烟囱。那烟囱正在喷云吐雾,那云、那雾和白云山上的云、雾交相辉映,春风吹过,它们融为一体了……
如今,汝州市磊裕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经历了25度春秋,从风风雨雨中姗姗走了过来……白云山下,一座闻名遐迩的现代化水泥工业城绚丽多彩。高楼林立,巧夺天工,花坛成片,蓝天碧水,音乐喷泉,吐珠溅玉,排排松柏,含翠欲滴,那布局严谨的亭台楼阁,那造型俊美的假山,那栩栩如生的雕塑,那直插云端的电视转播塔,像五颜六色的彩色画卷,把整个厂区装点得分外娇美。那群刚刚下了班,梳洗打扮一新的女工,像白云山的云儿一样,一个个容光焕发,又像婷婷玉立的出水芙蓉,她们飘进花丛,花儿醉了,游艺室、俱乐部,到处都有她们的欢歌笑语;运动场上,小伙们在拼搏、在争夺;每当夜幕降临,这里更是万家灯火,银河灿烂;办公大楼顶端那4个巨大的霓虹灯字——“磊裕公司”,更是熠熠生辉,映红了半边天,照亮了磊裕人的心。尤其是那刚刚竣工的30万吨旋窑生产线,更是气势恢宏,引入注目,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群有大山一样情怀的男子汉,他们是那样的粗犷豪放而又胸怀博大。面对那一排排、一座座金碧辉煌的高楼,我找不出恰当的词汇来描绘它们巍峨的雄姿和壮观的气魄。我惊愕得瞪目结舌!我感到,那是耸入云端的半壁泰山。金色的峭崖壁立万仭,洁白的云雾在她腰间缠绕,松涛和飞瀑在她的腹中涌动。屈曲盘旋的各种管道,恰如盘山小径,挂在悬崖,直上峰巅……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下一篇【四百二十二】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