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六十岁说【四百一十五】
【郭进拴原创】刘庆邦和他的《我就是我母亲》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红煤》《遍地月光》《黑白男女》等九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黄花绣》等五十余种。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
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我和刘庆邦先生相识于1986年4月河南日报社与临汝县文联联合举办的汝河笔会上,我当时是会议的组织者和工作人员,他是新密矿务局的参会代表,我们在临汝县招待所相处半月有余,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后来,他调北京工作,我在鲁迅文学院读书期间还专门登门拜访过这位河南老乡。他的《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红煤》《遍地月光》《黑白男女》《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黄花绣》等作品我曾反复阅读,留下很深印象。
2016年在郑州举办的河南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培训班上,他又应邀回来讲课,我们久别重逢,同桌共进午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最近,我有幸收到了刘庆邦先生亲笔签名的《我就是我母亲——陪护母亲日记》。他在书中这样写道:
母亲患病住院治疗期间,和母亲重病辞世前最后的日子,我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
我们兄弟姐妹五人,我是家里的长子。母亲对我很是信任,在生病变成一个弱者后,甚至对我有些依赖,愿意让我始终守着她。少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对我有养育之恩。同时我还认为,母亲是我的老师。她不仅是我的第一个老师,是我一生的老师,还是我一生最好的老师。在我受到的教育总量中,母亲对我的教育所占的分量最重。若有人问我信仰什么,我会说首先信仰我母亲。有人说我们没有宗教,我说不,宗教是有的,我的宗教就是我母亲。
母亲老了,生病了,我责无旁贷,当然应该尽心尽力地照顾母亲。我意识到了,能够在母亲病床前尽孝心,这是我报答母亲最后的机会,我万万不可错过这个机会,以免将来后悔。每天在照顾母亲饮食起居、吃药打针之余,我都会记一点儿日记。记日记的初衷,是为了记录母亲的治疗情况和病情变化细节,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陪护母亲。母亲跟我聊天,会讲到一些过去的事情。我听了觉得挺有意思,也记了下来。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