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放歌中原【二百六十五】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9-24
1736

郭进拴|放歌中原【二百六十五】漯河山水赋


       夫漯河者,因水得名,依水而兴之灵域也。沙澧二水,东去滔滔,通江达海,天赐螺湾,两水相融,千载流淌,泽被四岸。傲立中原之中,四方辐辏;汇聚南北之华,物阜民丰。

       观其山,虽无峻岭之险,却有丘岗之秀。山峦连绵,似青黛之带蜿蜒于大地。春至,草木葱茏,繁花似锦,如画卷初展,生机盎然。桃花灼灼,绽于溪边;梨花素素,映于林间。蜂蝶翩跹,穿梭于花丛;百鸟欢歌,鸣啭于枝头。夏临,浓荫蔽日,清凉宜人。绿树成林,为行人撑起天然之伞;山风徐来,送丝丝惬意于心怀。秋时,层林尽染,五彩斑斓。枫叶似火,点燃山峦之热情;银杏如金,洒落满地之诗意。冬节,银装素裹,静谧安宁。山峦覆雪,若琼楼玉宇;松柏傲雪,显坚韧之姿。

        览其水,沙澧二河,宛如玉带,飘绕于漯河大地。河水清澈,波光粼粼,游鱼可数,水草摇曳。沙鸥翔集,时而掠水而过,时而高飞入云;野鸭嬉戏,时而潜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至春和景明,乘一叶扁舟,泛于清波之上。清风拂面,吹走心中之尘埃;绿水绕身,带来无尽之欢畅。汲澧水之清,烹新茶之香,对酒当歌,赏长堤之黄花,看鸭凫之嬉水,听渔歌之互答。有扬鞭放牧者,驱牛羊于河畔;有垂竿静钓者,守岁月于岸边。

        忆往昔,漯河之山水,见证历史之沧桑。贾湖部落,七音骨笛,奏响华夏文明之序曲;繁城故地,三绝碑刻,铭刻汉魏更替之风云。隋代商桥,横跨岁月之长河,承载风雨之洗礼;孔子归村,思故乡之情愫,留千古之佳话。桓公会盟召陵,霸业由此奠定;樊哙封侯舞阳,功绩永载史册。刘秀突围定陵,成就帝业;许慎著《说文》,成为字圣。岳武穆凭栏仰天长啸,《满江红》抒壮志豪情;杨再兴浴血小商河,忠勇之名万古流芳。

        看今朝,漯河之山水,焕发时代之光彩。新世都邑,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产业蓬勃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们于山水之间,安居乐业,享受美好生活。城市公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为市民提供休闲之地;水利工程,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保障城市之用水。

        呜呼!漯河之山水,美哉壮哉!山有灵而水有韵,史有迹而人有情。愿漯河之山水,永保其秀,永流其清;愿漯河之人民,幸福安康,繁荣昌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放歌中原【二百六十四】

下一篇郭进拴|放歌中原【二百六十六】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