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犹未尽,踏春出游正当时。前不久,阳江日报全媒体小记者一行46人,趁着春光尚好之时前往阳东区新洲镇北桂村,在这有着700多年文化历史的古村落寻访古迹旧事,欣赏乡村自然风光。小记者们一边参观游玩,一边收集写作素材。下午在阳江日报社十楼会议室,小记者们在专业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培训学习。
踏古迹赏美景放松心情
“哇!到处都是绿色,真漂亮啊!”看着眼前的景色,小记者们按捺不住心中激动的心情,不自觉地发出阵阵感叹,迫不及待地投进大自然的怀抱中去。下车后,在导游的指引下,身穿红色马甲、头戴红帽子的小记者们,迈着轻快的步子行走在乡间小道上,似乎与无处不在的的绿色交融在了一起,不经意为这淳朴乡村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很难想象这些青砖灰瓦竟然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些房子现在还有人居住吗?”“那么久以前的东西怎么会保存到现在?”参观古村落时,小记者们对古村落的一砖一瓦都十分感兴趣,他们认真倾听导游和当地老爷爷的讲解,用随身携带的笔和本子记录下关键内容,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惑。游览过程,小记者们三五结伴,互相照顾,也彼此交流学习。
河水在竹篙的拨动下荡起层层涟漪,岸边的竹林轻轻摇摆,乘坐竹排游览北桂御河的小记者们难掩笑意。他们或与同伴低声谈笑,或忙着用相机和手机记录美好瞬间及美丽景色,或索性放声高歌,场面十分欢乐!品尝农家美食及跳竹竿舞时,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小记者们也在分享与合作中收获了更多的友谊。
专业指导提高写作能力
本次活动寓教于乐,阳江职院附属学校教务处副主任陈永忠是有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作为本次活动的特邀带队老师全程跟随。参观游玩的过程中,他不仅为小记者们答疑解惑,还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学会观察,在亲身体验中收集整理作文素材。
游览结束后,小记者们回到阳江日报社十楼会议室接受作文培训。课堂上,陈永忠结合上午的参观游览,有技巧地帮助小记者们回忆和思考,引导他们确定写作方向和写作思路,并讲解相关写作方法和技巧。写作顺序、材料详略、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和题目的拟定等都包含其中,中间还穿插相关文化历史知识。
紧接着是作文指导,小记者们现场进行写作训练。作文现场鸦雀无声,每一个小记者都十分专注,认真思考后在统一分发的作文本上工整地写下所见所闻所感,小记者们基本按时完成作文。“虽然是限时作文,但不乏写得较好的作文。”随后的作文点评环节,不少小记者的习作得到陈永忠老师的大力表扬。陈永忠以优秀作文为例,指出了小记者们在本次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游玩学习过程受益匪浅
“空气很清新,花草树木很多,满满的春天气息。”小记者黄恋雅表示,有别于城市公园,乡村的自然风光让她觉得整个人神清气爽。她告诉记者,刚刚结束期中考,这次参加活动正好趁机好好放松一下。黄恋雅的同伴张倩怡补充说,往常放假一般要上培训班,这次既能游玩又能学到知识,很喜欢这样的假期安排。培训课堂上,老师表扬了小记者周子乔的现场作文。周子乔说,因为实地参观让她有更深的印象和感悟,再加上老师写作前的指导帮助她理清了写作思路,即使是限时作文也不觉得有压力,整个写作过程十分顺利。“这次写作文
只用了40分钟,比自己闷在家里写效率明显增加。”小记者黄怡婷坦言,在家里写作文时经常比较难集中精神,当堂限时写作增加了一点适当的压力,而且写之前及完成后都有老师指导,她认为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陈永忠认为,这种“游学”的学习模式非常符合作文教学原理。“‘情动而辞发’,学习者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萌发了真情实感,也解决了基本的素材积累问题,这两者共同解决了作文‘无米可炊’的困难。”陈永忠还说,现场限时写作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效率,若多次训练,将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的作文写作发挥得更好。(李柳枝 )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阳江日报,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