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网络语言充斥小学生作文,我们该怎么办?

作者:苗恒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16-05-22
6242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神马”、“辣么美”、“表酱紫”......不知从何时,这样的网络语言开始充斥到我们的生活中。最近安徽安庆一所小学的三年级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学生的作文里运用了不少网络语言。业内人士认为,大量地接触网络用语,会让孩子对中国的语言文化造成误解。

安庆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发现,最近有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了不少网络语言。一问孩子才知道,这样的网络语言都是平时孩子受家长影响,或者看电视后造成的。比如一位同学无意间看到他妈妈和朋友在QQ聊天中写到,"你们怎么辣么利害。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把这样的网络语言写进了作文里,造成了写错别字的情况。另外在安庆一家银行工作的石媛媛在自己的QQ空间里发表了一条说说"夏天的赶脚,惹!"不想几个小时之后,他就接到了老家爸爸的电话,问她怎么那么短的一句话里面出现了三个错别字,希望女儿赶快改正过来。小石告诉爸爸,这是现在的时髦的网络语言,并进行了一番解释,可爸爸还是坚持让她把这样的网络语言改正过来,并提醒她下次一定要好好说话,好好写字。
    自从有了网络以后,谐音字、别字,史无前例地被广泛的使用起来,电脑的超强纠错功能也无法阻止错别字的泛滥。采访中一些中老年市民表示,现在看到孩子们在手机电脑上写文字,有错别字都不敢提,只要一提出来,年轻人就说你OUT了,这是网络用语。对于这些网络用语,有人认为是调侃无可厚非,有人则认为这损害了汉语的严肃性,应该禁止。资深的语文教师左老师表示,学生在作文中,应该少量的运用这一些网络语言,增强作文的生动性不反对,但是不能滥用,特别是用一些比较生僻的网络用语,用词不够恰当、准确,老师也理解不了,就会当做错别字、不当用语来扣分。另外滥用网络语言,不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不能只图趣味性,而遗忘了文字本来的魅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中新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机器人写作真的能代替人类写作吗?

下一篇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全文【原文照登+评论解析】

评论0

未登录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1/1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