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放歌中原【三百六十九】《风穴寺龙山赋》
稽夫天地玄黄,岁月流芳。箕星垂象,择此灵壤。少室南麓,嵩岑东涧之旁,有寺赫赫,名曰风穴,龙山毓秀,与之共彰。
尔其龙山嵯峨,气势磅礴。峰峦竞秀,翠影婆娑。松涛阵阵,似仙乐之悠扬;云雾袅袅,若灵纱之轻裹。溪涧潺潺,漱石而扬波;幽径蜿蜒,觅仙而藏壑。四时之景各异,朝夕之象殊多。春则繁花似锦,彩蝶穿梭;夏则绿荫如盖,爽气盈柯;秋则丹枫似火,硕果满柯;冬则琼枝玉树,瑞雪披蓑。
观夫风穴古寺,底蕴悠长。肇始东汉,岁月沧桑。历百代之兴废,经千载之炎凉。乃天台、临济之双祖庭,聚十方之信众;为儒释道三教之交融地,纳四海之贤良。建筑巍峨,荟萃各代之风格;文物璀璨,彰显历史之辉光。
且看那唐代七祖之塔,挺拔端庄。七级浮屠,直指穹苍。历经风雨,岿然如常。似高僧之入定,悟佛法之玄章。金代中佛之殿,古朴轩昂。斗拱飞檐,架构精良。承载岁月之记忆,见证朝代之兴亡。还有那宋代悬钟之阁,屹立寺旁。石基高耸,阁体堂皇。横梁之上,巨钟悬荡。重达九千九百九九斤,誉为中原第一之响。钟声悠扬,缭绕岩谷;声传遐迩,警醒尘肠。每当晨钟暮鼓,唤醒世人之迷梦;每至梵音佛号,涤荡俗子之心房。
更有两大塔林,错落成行。唐、元、明、清之砖塔石塔,一百四十有六座,星罗棋布,熠熠生光。数量仅次少林与灵岩,为全国第三之盛状。或庄重,或精巧,各具特色;或古朴,或典雅,各展锋芒。如群星之拱月,似众将之护王。
至于寺内之碑碣,林立道旁。文人墨客,留墨留香。诗词歌赋,文采飞扬。记载寺之兴衰,诉说世之炎凉。还有那禅房静室,幽深安祥。僧众清修,晨钟暮鼓度时光。谈经论道,悟佛法之真藏。
风穴寺者,龙山之明珠;龙山者,风穴之屏障。山因寺而增韵,寺因山而溢芳。二者相依,相得益彰。若夫置身其间,听松风之呼啸,闻梵呗之悠扬。观山川之秀丽,赏古建之堂皇。心也陶陶,神也畅畅。忘却尘世之烦恼,远离市井之扰攘。
嗟乎!风穴寺龙山之胜景,实乃人间之仙乡。愿其山长青,水长流,寺长旺。瑞象常临,福泽无疆。香烟袅袅,永佑四方。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