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放歌中原【三百六十七】风穴寺吴公洞赋
夫风穴古寺,隐于丘林之幽;吴公仙洞,藏于崖壁之深。揽山川之胜概,聚天地之灵氛。其名也远,其迹也珍,引墨客之遐思,动游人之诗心。
若夫入山伊始,古柏夹道相迎。黛色霜皮,历经千秋之风雨;高立低赴,宛若万军之列营。柏影婆娑,筛落细碎之光影;柏香馥郁,弥漫清幽之芳馨。每至风起,涛声飒飒,似仙乐之奏响,如梵音之诵经。于此间而寻洞,心已浸于古韵,情早寄于空灵。
至若近临吴公之洞,气象顿殊。洞口嵯峨,似巨兽之昂首;洞壁嶙峋,若神工之雕镂。藤蔓垂挂,如帘幕之遮蔽;苔藓斑驳,若岁月之刻留。入洞之中,凉意袭人,暑气尽收。石乳倒挂,如冰锥之凝立;石笋丛生,似玉柱之撑留。光影摇曳,幻出奇异之景象;幽径蜿蜒,引人深邃之探究。
洞之深处,或有暗泉潺潺,其声清脆,如珠落玉盘;其质清冽,似甘露沁喉。掬水而饮,顿感神爽,疲惫皆休。此水也,不知源自何处,亦不知流向何州。或通地下之灵脉,或接天上之星流。其流也静,其韵也悠,如隐士之恬淡,似高僧之无求。
遥想当年,吴公栖隐于此,远离尘嚣,静修玄道。晨伴朝阳而起,暮随落日而巢。采药于山间,炼丹于洞寮。其心也纯,其志也高,不为名利所扰,不为世俗所陶。虽岁月已远,然其迹犹昭。洞中之物,或为其所用之具;洞旁之景,或为其流连之郊。睹此洞而怀古人,敬意油然而生,感慨不能自消。
且夫风穴寺之梵音,常传于洞外;吴公洞之灵气,亦润于寺寮。寺与洞兮,相偎相依,如唇齿之互靠,若琴瑟之相调。儒风、道风、释风,于此交融;人风、仙风、佛风,于此汇交。观此景而悟其道,方知天地之广大,人生之渺小。当以豁达之心,对尘世之纷扰;以淡泊之性,品岁月之醇醪。
噫吁嚱!风穴寺之胜景,吴公洞之神妙,非笔墨所能尽描。愿为斯地之常客,常伴古柏与洞窑。揽清风于怀袖,听梵音于云霄。与山水为友,同日月相邀。斯情也切,斯意也遥,书此赋以寄慨,盼来者之同邀。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