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刀郎现象【五百一十三】
在华语音乐圈,大约自2015年起,掌握新的传播平台和工具,收获流量,是“爆红”的不二法门。媒体宣传和市场推广,合适的时机加上有效的营销策略,使得刀郎的知名度迅速飙升。初期积累的大量忠实粉丝通过口口相传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力。正是这种“流量”机制,使得刀郎和他的团队,从来不担心争议和非议,因为争议本身会带来无穷的流量。对于娱乐明星而言,越是激烈的争议,就越能占据舆论焦点,也就能有更多的流量,而流量带来的是潜在的可观的经济收益。
在过去的十年里,华语流行音乐的多样性变得更为丰富,不同风格的音乐如民谣、说唱、爵士、蓝草、电子、R&B等逐渐崭露头角,极大地丰富了华语乐坛的生态。与“精英化”“贵族化”“时尚化”的传统娱乐明星不同,刀郎走的是另一条路线。正如前文所说,他在创作上极力融合中国民间和地域文化的元素——尽管这种融入在手段上也许并不高明,但是他契合了当前大众的社会心理,即对中国传统和民间文化的崇尚和追求。另外一方面,刀郎打造了朴实、平民化、草根化的“人设”,获得了和“精英化”明星不同的大量“粉丝”群体。网络传播工具推平了歌手和大众直接对话的障碍,使刀郎的作品以极快的速度得到海量传播。这些都是刀郎成为“现象级”歌手的重要原因。
刀郎现在的“粉丝”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不过,这里有一个年龄段分布数据值得注意。一份媒体调查显示,在刀郎的直播观众中,中老年人占据较大比例:“60后”“70后”占比约50%;“80后”“90后”占比约30%;“95后”“00后”占比约20%。这些数字表明,刀郎的听众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这可能与他的音乐风格和早期作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有关,不少观众是因为怀旧来听刀郎的。另一方面,年轻人占比较低,说明他的音乐风格并不是当前大部分年轻人的主要选择,而如何争取到年轻的听众,是一名歌手演艺事业长期发展的保证。这些问题是值得刀郎和他的幕后团队认真考虑的。年轻人才是音乐发展的未来。对于娱乐圈来说,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五年”,刀郎还能火多久?只有时间能给出最终的答案。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