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刀郎现象【五百一十二】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9-23
4600

郭进拴|刀郎现象【五百一十二】


      除了音乐旋律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刀郎的作品在歌词中也尝试融入中国文学、民间故事和传说等。《罗刹海市》《翩翩》等歌曲源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未来的底片》引用了《菜根谭》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刀郎音乐中独特的民间色彩。

  需要强调的是,刀郎对这些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的解读未必有多么深刻,然而刀郎通过借用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满足了听众的文化认同需求。类似地,刀郎对民间音乐元素的移植同样谈不上多么精致和巧妙,但这并没有影响观众从中感受到民间文化。对传统和民间文化充满渴望的普罗大众而言,刀郎的歌曲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文化情绪价值”。

  刀郎作品的歌词在语言表达上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他的歌词往往和日常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直白且口语化,并常常从叙述一个故事开始。前者如获奖的《冲动的惩罚》,后者如《披着羊皮的狼》《西海情歌》等。正是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这些特点,使刀郎的作品具有了草根文化的特质,更贴近大众审美,更容易唤起大众的情感,引起广泛的共鸣和情感上的连结。

  在对歌曲的表现上,刀郎的演唱可谓是“另类”的。刀郎的嗓音被称为“风沙嗓音”,以其沙哑著称。他的声音以中低音为主,在演唱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技巧,如咽音、颤音、滑音等。当然,刀郎的唱法也有一些变化,从早期的咆哮到沙哑沧桑的转变,再到尖细中略带沙哑的述说风格。这些嗓音特点使他的演唱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而辨识度是一位流行歌手能够突显自己的重要前提。对于流行歌手而言,不具有辨识度是一种致命的缺陷,因为容易泯然于众人。

  如果说,刀郎的这些特征契合了市场的需求;那么,音乐传播方式则成为了刀郎“火爆”的重要推手。

  刀郎的成名之路充满了网络元素,他后来的几首“爆款”作品最初都是通过网络发布的,绕过了传统的经纪人和唱片发行公司的包装与宣传,直接与听众见面。这种方式使得刀郎富于草根化的音乐得以大范围传播,也使刀郎迅速地收获了流量。不过,尽管刀郎早年积攒的流量和知名度在他的音乐生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足以使他成为“现象级”歌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抖音等网络工具使短视频成了人们娱乐的重要方式,网络直播可以使人身临其境地体验更多细节。音乐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使刀郎的歌曲得以通过网络、手机等渠道迅速传播。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刀郎现象【五百一十一】

下一篇郭进拴|刀郎现象【五百一十三】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