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九十】
如兰的溪水上,架着一座古朴的吊桥,几间农舍被掩在一片苍郁的山林里,山坡的炊烟,升起的是一个希望,那种宁静和温馨令人向往,在崇山峻岭间,看到炊烟是很温暖的,是一种遥远的温暖,那是故乡的炊烟吗?不由地想起了江南我的故乡,我可怜的祖母,在缺医少药的乡村里只走过了62个春秋,带着那只盛满马兰头的竹篮,踏开一条血路去了天堂……祖母的死,是我一生难以愈合的伤痛。
对于往事的追忆,在飞般的`车速里清晰而渐远,车子,在车技高超的司机手中,像离弦的箭,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又如一颗脱离轨迹的行星,记得行至到这里,已经闯过了两次危险,全车人无不赞叹司机高超的车技,无不感激他带着25条生命一次次闯过了生死线。
有些语言像古老的火种,被祖祖辈辈传承,诗歌,就如流淌了千百年的水,会在我茫然的时刻,穿过崎岖山道与我不期而遇,为我倾诉古老的情感,这样的时刻,我一次一次与诗歌一起走,走进黛绿色的夏天。
车子沿着盘山路匀速上爬,进入松潘领地后,突然云雾升腾紧紧裹着山体,气温渐渐下降,此行,我们要翻过海拔4000多米的峰顶,身下,是险要的峡谷河床,而我的信念,永远蔚蓝。
让我与诗歌一起走,穿过山势渐行渐高,气压越来越低的一段路程,让我与诗歌一起走,朝着挂着焰火般果子的家园义无反顾地向前,让阳光在身后追逐,这一刻,我与诗歌在六月的山风里一起走。
在我诗歌的云朵里,车子在庞大的山体内,在昼与夜的空间里向上又下行,就如一粒微小的石子,虽然没有语言,却装满了一个世界。
随着海拔的增高,很多人的耳朵发懵了,那一刻,仿佛置身于世外,似乎听见一种声音,那是太阳和星星对话的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阿坝草原上,开满了淡粉色的深山杜鹃,这是一道美丽的花影,在车窗前匆匆而过,导游说阿坝藏族同胞叫她格桑花,记得我七年前在红袖论坛就公开发帖,说明称为格桑花的并不单单只指学名为波斯菊的花儿,而格桑花是一个统称,只要是美丽的花朵藏族人们就习惯称为“格桑梅朵”,格桑:幸福吉祥,梅朵:花。我突然记起了一句藏语:扎西德勒!让我在这些美丽的格桑花前,祝愿所有善良勤劳的人扎西德勒!
神的旨意,把我带着海拔4000多米的阿坝,带到漫山遍野格桑花的高原草滩,在一面面刻着期盼与祝愿的经幡前,云在飞,梦在流动。
车子在最高处终于停下了,导游给了五分钟时间让大家拍照,看山人员穿着防寒服,而我只穿着一件白色的半袖T恤,下车后不禁打了一个冷战,但寒冷已被阿坝美丽的景色替代而忘却,虽然很冷,没有一个不下车的,哦,阿坝,常常萦绕在我梦里的地方。
美丽的阿坝草原,是著名藏族歌王容中尔甲的家乡,正是这片充满神性的土地,赋予了容中尔甲一副磁性的嗓子,想起他的《神奇的九寨》,想起他的《高原红》,想起那一年,他从遥远的地方快递邮寄给我的新专辑《阿咪罗罗》……
五分钟后,车子继续前行,向山下快速前行……我人生中的五分钟是在阿坝高山顶上度过的,短暂的五分钟,留下了一些牵念,带走的是感动,还有满山的格桑花。
六月的阿坝,万木苍郁,山花飘香,在这云起雨飞的一刻,我无垠的诗歌空间里,阿坝,就是高原美丽的格桑梅朵,她庞大严峻的美丽会淹没丑陋,为一方人们带来幸福吉祥。
山色苍茫,阿坝的路,在大团大团的云朵里延伸,在花开花落之间,在我飘飞的思绪里,在神圣的歌声以及我的庄严里延伸……茫茫的大草原,美丽的格桑花,洁白的羊群,悠闲的牧人,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分不清楚是人在画中还是画在眼中。
很早就在歌声中领略了阿坝州的神奇与美丽。一望无际的若尔盖大草原,养育大草原的湿地花海,气势磅礴的.黄河第一湾,堪比西安城墙的松潘古城,景色秀丽与黄龙,九寨齐名的牟尼沟。
若尔盖,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帐篷点点,炊烟缭绕,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牛羊漫野,牧歌悠悠,鸟翔鱼跃,牧归晚霞,风情醉人。
若尔盖草原 在寻找花湖的路上,唱着齐豫的歌:“花又开了,花开成海……你来了来了……”开始这段走向花湖的路上。一望无际的开阔视野,仿佛一下子把人的心胸打开了,花海,天上的云与海上的云,像极了,水面平静得如镜子般反射出双胞胎的“云朵”。花湖,实际是一种沼泽湖,水面辽阔,湖边丰饶的水草丛中肆意地开着繁密的鲜花,小巧而色彩鲜艳,而此时,天空的颜色湛蓝湛蓝的,很有油画的感觉。
松潘,古名松州,虽然从外表上已经明显看出衰败破旧的样子,但松潘城墙和城楼等古建筑依旧不减当年的雄姿。这里聚集这藏,羌,汉,回族等,小小一座城藏传佛寺,清真寺,城隍庙无不说明民族大团结!
早上不到7点,我们就整装出发了(从拉卜楞寺遇上一对上海来的老年夫妇,为了包车方便竟一路南下到松潘,听他们说是一路从云南,西藏,新疆过来的,老太太人不错,但不可否认上海人的问题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先去“二道海”景点,经过“上寨”的时候,温暖在此停步。藏族同胞别具特色的房子与插满了“经幡”的玛尼堆抹杀了我们不少胶卷。房子大多是木制结构,屋角都向上弯起,勾出美丽的弧角,青色、红色的瓦片与蓝天、白云相映生趣,勾画出一派恬静安适的气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旅游业、保护森林,现在木制结构的房子正在逐步减少,由石头、砖取而代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几乎家家都装上了电视接受天线。玛尼堆上经幡密布,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藏经,代表着藏族同胞美好的祝愿和求平安的虔诚心情。我也围绕着玛尼堆转了三圈,为家人和朋友祈求平安。
离开“上寨”,快就到了“二道海”景点。顺着幽静的小道一路走上去,路两旁的野花大片大片地迷了我的眼,花香一阵阵传来,我不禁贪婪呼吸,想把这天地的灵气尽收肺底,据为己有。一路上,有很多的湖泊、海子。湖水清澈见底,蓝天、白云、山、树、花等统统都倒影在水底,给人一种水底有天,天外有天的美感。这里还有很多溶洞,让我见识了“洞连洞、洞套洞、洞中洞”之神奇。“一道海、二道海、还有三道海、四道海,以及翡翠湖、明镜湖、花海等大大小小的湖泊、海子,让我大开眼界,了解到了什么才叫真正的“水”,那种清凉、透彻是非一般湖泊河水可比的。
一鼓作气到达景点的尽头,已是中午时分。马上雀跃的飞奔到传说中的犀牛鼻。果真名不虚传,两个鼻孔盛满了地下涌出的泉水,刚刚满上,却又不漫出来,那是一中什么样的神奇呢!我用手伸进一和鼻孔,才发现鼻孔的底部是相通的,传说情人的手在底部相握的话,便可终成眷属、相伴一生。我被这美丽的传说感动着,竟也偷偷地许了个宏愿。
经过了“大禹治水”、“姜维建都”,在距离黑水几十公里的时候,我们看见在蜿蜒奔腾的猛河边,一座古老的藏寨矗立在蓝天下,簇簇藏楼相连,自成方圆,依山傍水,恰似一方传说中的世外桃源,隔世而居。相连相依的房屋全是用灰色石头建成,靠着大山,沿着山势铺开,到河边的苹果林才停下来。它在山枯水瘦的秋冬显得坚毅而粗旷。我们一看路旁的指示牌,上面写着“色尔古藏寨”。
于是,我们把车停下,经过一座大桥,沿着一条幽幽的小径,我们走进了它。
整个藏寨依山脊修建,居高临下,为碉楼式,用片石和黄泥调浆砌墙,一般为三层,碉楼底层稍大,逐层斜上,呈台柱型,基础坚固,冬暖夏凉,户户相连,修建百年而不垮,饰以红、黄、白三色主调藏式修饰。户间小巷,片石镶嵌,阶梯密布,纵横交错,初临其中,如进八卦,多要往返。幸好两个活泼可爱、热情好客的藏族男孩给我们当起了向导。这里整个藏寨结构严谨,一旦发生意外,幽深、古朴的水渠则成了安全通道和打击敌人的重要阵地,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藏楼毗邻雄立,远望如欧式古堡王国,堪称建筑史上的一绝。寨子里面户户相通,一条清澈的溪水与寨楼相缠,串串火红辣椒和堆堆金黄玉米点缀其间,炊烟淡淡飘飘,我们好似穿越到了千年前的历史中,又像走进了一幅古香古色的画面里。我们沿着小巷迈步前行,脚步时而印在藏家的房顶,时而穿过另一家的房基,时而踏在凌空的栈道上,两侧的石头墙壁挤满了视线,天空只能从几处彩光的天窗窥见,一沟溪水时隐时现。
仿佛穿行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古堡里,岁月是其间最多的沉淀,硝烟是最浓的味道。在满眼的石头颜色里,时间保留着最初的形貌。在这平时为民居,战时为碉堡的环境里,想起一位领导“黑水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的断言。使人回想起浓浓的硝烟,弥漫着争战杀伐的血腥呛人味,令人感觉有些悲凉。色尔古藏寨是黑水千百年来重要的交通隘口。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地并建立了色尔古乡苏维埃政府,是红军革命根据地,上面还有徐向前曾经住过的寝室。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通过色尔古人长期的劳动和交往,创造出了藏、羌文化交融发展的优秀民族文化,保存了许多古老独特的藏民族传统习俗,成为研究挖掘川西高原藏族文化的活化石。这里每户人家的门捐上万都镶嵌着一块1-2米长的万形石板,刻绘着色彩鲜艳的图腾图案及文字。
黄色象征和平、解放、涅磐;蓝色象征威猛、勇武;绿色象征丰盛、富裕;红色象征权势统治世间。经幡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牛头、羊角、鲸鱼、鹰、虎、日、月、莲花、荷花等依次象征着智慧、清高无上和世俗绝缘,排除各种障碍、驱赶邪恶。相传是”白石头”挽救了色尔古人的祖先,后人将白石视为护家神,家家户户置太白石于房顶四角、门楣奉礼避邪,旁人不可触及。神秘的图腾文化演绎着一个部落民族的荣辱兴衰,在这里,历史与古迹,神话与传说,景与物串连着古今与末来,色尔古藏寨形神皆具、丰满盈实如秋后一粒饱满的果实吐露芳香。
今日重游,觉得汶川,松潘,茂县,还有川主寺变化实在大,新颜换旧貌,汶川新修的羌寨,川主寺的红军纪念馆,松潘的古城,一路上漂亮的藏家风格的幢幢小楼,叫人眼睛一亮,住宿与餐饮条件改善了不少,宾馆舒服,餐厅干净,这一路感受灾后重建的巨大变化,感叹是灾难也是机遇,所以说福祸互相转换,塞翁失马。但是汶川没有成为第二个丽江,我觉得这是宣传和打造的问题。从来喜欢阿坝的神秘风景,觉得丽江的风光远不如阿坝。而云南的旅游资源远不如四川。但是云南旅游就是比四川火爆,想想真是不公平。再一想,如果不是为了发展经济,养在深闺人未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起码我有了一次安静的旅行,也是很好的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