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四十五】
观音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观音文化在平顶山发祥具有悠久的历史。平顶山香山寺素有“观音祖庭”之美誉。当年经中国佛教协会前任会长赵朴初先生考证:这里是佛教观音文化自西域传入中国后,被皇帝敕封的第一座观音寺庙,并题写了“香山普门禅寺”的匾额。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也为香山寺题写了“观音圣地”的题词。
我们平顶山的观音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是中国观音故里,中国观音文化发祥地。这里是真正的中国观音文化之乡。我们平顶山的观音文化具有历史性、传承性、普遍性、广泛性、原创性的特点,是民间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现像,也是皇权认可的朝觐观音的产物。
目前,国内香山(寺)有30多处,而平顶山香山寺是具有二龙戏珠的天然景观和传说观音出生、出家、成道的地方。因此,历史上佛教界大多认定平顶山香山寺是真香山、大香山,是“观音祖庭”。
真香山之所以真,不是空穴来风随便说的,而是高僧认定、文物为凭、史志记载、朝廷肯定的。唐道宣律师明确认定:“观音示现无方,而肉身降迹唯香山因缘最为胜。”“嵩山之南二百里,三山并列,中为香山,即菩萨成道之地。”这就明确了平顶山香山寺是观音成道证果的地方。由唐道宣口授义常记录和宋蒋之奇润色蔡京书丹的《大悲菩萨传》碑刻,叙述了观音舍身救父得道平顶山香山寺的故事,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明、清志书《隆兴佛教偏年通论》、《香山宝卷》、《大明一统志》、《汝州全志》和《宝丰县志》等多处记载,都充分认定观音得道在平顶山香山寺。由此可见,历朝历代,官方都认可平顶山香山寺是真香山。
民间传说代代相传
有关观音菩萨在平顶山出生、修行、得道的民间传说,始于唐末,兴于宋、明,林林总总,版本众多。除了流传最为生动的《火烧白雀寺》外,还有许多凄美的观音传说。白雀寺内有妙善浇花泉井一口,泉水清冽甘美,不溢不涸,人们凡去白雀寺拜佛,必求泉水一饮,称之为圣水。关于莲花井有滴泪成井、“七泉”成井两种传说,此外,三皇故坟等大批胜迹,无一不与观音传说紧密相联。
还有观音民谣广为传唱:
观音菩萨 菩萨观音
您是真善美的化身
大孝大爱感天地
大慈大悲泣鬼神
大善大美济民苦
大彻大悟警世人
玉瓶洒甘露
柳枝播慈云
百变百身善为根
千手千眼佑黎民
人人若有菩萨心
社会和谐处处春
人人应有菩萨心
社会和谐万年春。
在传唱的众多民谣中,这首民谣流传甚广,家喻户晓。还有民间留传的《火烧白雀寺》,歌谣《观音出家》、《十炉香》、《生子》、《观音坐莲台》等记叙观音菩萨与平顶山相关的民谣,据不完全统计,就有220首之多。
观音传说题材涉及各个方面
近三十年来,平顶山市的文艺工作者在大量民间口头文学传播的基础上,提炼创作出了一大批以观音文化为题材,反映观音“真、善、美”和慈善、和谐精神的文艺作品,涉及到各个艺术门类。此外,还有大量的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根雕、奇石收藏、民间文艺等反映观音“慈悲和谐”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2002年,平顶山市成立了观音文化研究会,创作出版了《大道通天》、《千手观音》、《香山寺历史文化研究》、《香山寺,中国观音文化源头》、《平顶山<香山大悲菩萨传>研究》、《观音出生修行得道实考》、《千手观音故乡考》、《观音菩萨传》、《东方第一佛》等近千万字的学术专著和文学艺术作品,海内外媒体曾集中宣传报道了平顶山的观音文化以及研究成果。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了香山寺修复总体规划,决定投资数十亿元精心打造观音文化园,修建景区高速公路等。
还有那大量保留千年的地名“活化石”,证明了中国观音文化之源与平顶山的密切关系。如观音乡、观音村、莲花石,观音岩,观音铺村、观音寺、莲花寺……
千百年来,平顶山老百姓就如同对待自己故乡的亲人,牢牢记住了观音菩萨每年的三次节日,这便形成了香山寺、白雀寺、平安禅寺一年三次香会节的独特传统。每到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朝山进香者,如约而来,如潮而至。以至于通宵达旦,川流不息,每年达百万之众,成为中原地区一大人文景观和佛教史册上一笔浓墨重彩!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